现在越是不打仗就能发展得越快,除非必须平叛,否则能不打就不打。
但也不能由着敌人搞事情,得让合适的人去解决问题。
荀攸和荀彧正是最合适的人……即便荀彧不是刘备的人。
“……此便是玄德公给攸的策试题目吗?”
荀攸闭上了眼:“让族父去劝兖州各家,又让攸设法使各家相杀……玄德公之题颇难啊。”
“难吗?以公达与文若之才,该是易如反掌吧?能够听从文若劝告的,那就算是尚有一丝可救,我也愿意放他们一马。而那些不听劝告的……公达去指引他们谋逆吧。”
刘备笑了笑:“是否要将此事告知文若,也由公达自己决定。但若是此事失败,我就不会再去分得那么清楚了……”
让荀彧去劝说兖州各家滚蛋,能全部劝走当然更好。
没滚蛋的那些,就由荀攸当‘内应’,去‘指引’他们谋逆。
如果此事失败,或是荀攸反水,其实都没什么关系,刘备既然有防备,那就不至于出事。
但如果此事成功,荀家就会被兖州各家敌视,即便是之前被荀彧劝服滚蛋的那些也会敌视荀家。
当然,荀攸也可以不干,可不干的后果更严重,只要各家在泰山的谋划不成功,兖州各家仍然会认为是荀家出卖了他们。而刘备这边也将彻底容不下荀家了,两头落不了好,还没法解释。
“……请玄德公允我携天子仪仗,去泰山为陛下搭建宫舍。”
荀攸点了点头,接下了这个活儿。
“黄门侍郎本就该做此事……你自去筹建,需要人手物资,都可找子龙与文和申领。”
刘备朝荀攸抱拳为礼:“公达,天子祭祖后,我便要施行利义相合之策,彼时尚需你这样精通荀子学术之才。待此策试完结,你便司掌法案,大兴荀子之术。”
荀子学术是礼与法并重的,刘备在荀彧面前提了那么多荀子学说,当然是想让真正理解礼法并重的人来负责法案。
要与王共天下,那得先与王一起付出心力才行啊。
……
当晚,荀攸在城外送别荀彧。
“族父,右将军给了我个差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