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与河间两郡豪族不会直接摆明车马与朝廷作对,但他们会鼓动农奴抗税,鼓动农奴闭守坞堡和城池。
表面上看起来像是没有叛乱,但实际上这比叛乱还难搞。
刘备收的真就只是三十税一而已,而且也没让他们运粮,更没有点任何赋役,可以折算成钱、绢、铁、牛等等,运送也不难。
其实就是要个态度。
但渤海等地豪族仍然不合作,或者说,是当地官员没了,豪族们有借口不合作,而且他们还煽动佃户和农奴们全都不合作。
豪族们当然不是为了抗这么点税,他们是想用这种方式逼迫青州朝廷改变政策,这是理念之争,就如同当初逼迫刘宏那样。
当年激发黄巾起义的方式和这事是一样的——恶意歪曲事实,把一切罪过都推到朝廷头上,挑起并制造叛乱……
然后收留流民为佃户,勉强让流民作为佃户活下去,施之以恩,使其持续憎恶朝廷,持续依赖豪族……
挟万民以自固,非暴力不合作。
在佃户们看来,河北豪族对他们是‘有恩’的,他们当初因大规模战乱成为了流民,是豪族们‘收留’了他们。
如果采取暴力手段,很可能激起大规模民变,导致农奴和佃户彻底站到刘备的对立面。
其实任何体制都是能利用万民的,不能简单的以阶级和体制而论,所谓的民心向背,都是可以被引导的。
在各种原因影响下,哪怕佃户们需要交七成以上的地租,但他们依然心向豪族。
即便佃户们听说了青州的官屯佃户只需要交很少的租,有各种退租政策,他们也不会相信。
因为在他们的认知和印象中,如果田租低,往往意味着其它麻烦多……
比如青州和彭城的官屯佃户会在农闲时参与治水——其实这不是劳役,参与治水可以退田租,还能挣工钱。
刘备这边向来是用雇佣方式做这些基础建设的,会不断的修路修堤修医院,用基础建设增加工作岗位。
但在其他地方的人眼里,这必然属于强行征发去送死的残酷苦役,因为他们只见过强征苦役……
其实现代也一样,国与国之间的认知障碍,如果没有亲身体会是很难打破的。
关羽面对的就是这种局面。
这种非暴力不合作的状态确实很难搞,官员收不到税也做不了事,而各豪族真的没犯法,又不能过度激发佃户的仇恨引起大规模民变,且佃户们是支持河北豪族的。
……
每个人解决问题的方式是不一样的,每个人适合的路数也是不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