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在断豪门的根,断绝官位垄断,把士族和平民重新拉回了同一起跑线。
以往数百年建立起来的名门、良家、庶户、罪徙等身份层级,在取士令下是一视同仁的。
名门经学传家的优势也荡然无存,包装名气、清谈耍嘴皮子等能力,在面对全是实务的题目时完全不好使。
反而是寒士、小吏、商贾、自耕农、盐工、漕工……等出身的年轻人,由于生活所迫,必须从小亲力亲为做实事,若是擅于思考,反而能在实务上有更深的见解。
——实际上,这才是最惨烈的战役。
名门士族是不可能接受这条政令的,阻力与反扑必然会非常大。
但刘备必须这么做,也应该这么做。
毕竟刘备很难从豪门得到人才,只能挖掘寒士。
实话说,在得到辅政权之前,刘备是不敢搞这种策试取才的……
在雒阳也不敢这么搞。
刘备还是要命的……
而现在,把刘协带来了青州以天子名义颁诏,青州也还算稳定,外部敌人也暂时躲藏了,稷下学宫和各个学院也运转起来了。
这就是最好的时机。
而郑玄,在取士令颁布后立刻找到了刘备兴师问罪:“使君为何要改先人取士之法?取士当取德啊!若以此拔官,吏民尽皆不求仁孝只钻策考,岂非天下大乱?士农工商当各行其是,怎能一以视之?”
其实刘备能理解郑玄的顾虑。
郑玄确实是个有气度也有人生目标的大儒,他本人其实也不追求做官……但没几个人能勘破“名”这个字。
取才当取德,这本身也没错。
开了考试这条路,给了所有人机会,确实会使得很多人为了追求做官而不事生产,这也是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