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爽也让其侄孙荀攸作为黄门侍郎随驾。
这些都是名士们主动提出的……
既然无法阻止刘备带天子东巡,那就借此机会让刘备(贾诩)松口,把官位坐实。
他们自己并不打算跟着銮驾东去,因为很明显,天子跟着刘备多半不会有事,但他们跟着銮驾就不一定了——万一刘备打算制造点逆贼再清理逆贼呢?
但刘备既然特意让他们“在贾诩那里报名”,这当然是在给他们一个谈事儿的机会。
因此,让自家子侄跟随天子銮驾,两头都不落下,就成了最好的选择。
投资嘛,当然要分散下注。
这些名门子弟将与贾诩一起,慢慢跟着天子仪仗东去,这其实也算是一种人质。
……
除了这些官员之外,蔡邕也决定为稷下学宫贡献一批书卷。
不过,蔡邕献书之事倒不是主动的,而是刘备之前在陈留清理叛军余部时临时起意的。
新建的稷下学宫不缺少儒家经典,但非常缺少百家著作。
想要百齐放,就得广收百家思想,兼容并蓄。
蔡邕是陈留圉县人,家中藏书极多,蔡邕又特别喜欢收集各种孤本残卷,家里一万多卷藏书,一半以上都是百家孤卷。
这是一笔巨大的文化财富,别的东西刘备不在乎,但蔡家的藏书刘备是一定要的。
因此,刘备让贾诩和蔡邕商议,表示天子好学,希望能借用蔡邕家中典籍,抄书学习,也好使天子博览群书。
这是宣教文化的好事,蔡邕当然不会拒绝,而且刘备是少师,给天子找些书读是该做的,蔡邕也乐于配合。
于是蔡邕给留在家中的女儿蔡琰去了信,让她选一些经典书卷交给刘备,顺便也请天子到家中停歇——天子驾临官员家中,这也算是光宗耀祖的大事,而且是因为文教而访问臣子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