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6章 清明时节雨纷纷(感谢溪溪谷谷的白

“你懂什么!”

唐湘月先是不悦的驳斥,后来觉得语气太轻了,没有警示的作用。

她干脆瞪着眼,严厉的说道:“俞孝良名义上还是你爸,我们还没离婚呢!就算离婚,他以前对你那么好,供你吃供你穿,你叫声【爸】难道不应该吗?”

“啊?”

刘叶很不理解,母亲的态度为何变化这么大。

看着女儿眼神中的疑问,唐湘月本来不想说,不过犹豫片刻,她担心小孩子以后又说错话,于是决定讲清楚一点。

“你看这个吧。”

唐湘月从抽屉里拿出三份报纸。

皱皱巴巴的,好像被看了很多遍。

第一份报纸的某块版面上,一行名为“广州美院俞弦同学,荣获【2008年省迎春杯大学生书画比赛一等奖】”的标题,映入刘叶眼帘。

具体内容就是俞弦用“陈着”为笔名,在比赛中得到了一等奖。

“这是什么意思?”

刘叶知道俞弦是谁,俞孝良的女儿嘛,只是不知道母亲的意图。

“我平时上班没什么事嘛,就喜欢看报纸,还特意查过了。”

唐湘月的神情,比平时叮嘱刘叶好好学习还要慎重:“这个比赛的含金量很高,就相当于你们奥数比赛得到全省第一名的学生,肯定能上广州的重点初中,俞弦以后会很有出息……”

说到这里,唐湘月突然叹了口气,人在沮丧时,连高颧骨都显得没那么刻薄了。

“你后爸的这个女儿,又漂亮又有本事……”

唐湘月幽幽的说道。

刘叶大概明白了,母亲是觉得俞弦以后会有出息,所以才开始转变对待俞孝良的态度。

“那也不用这样讨好他吧。”

刘叶气鼓鼓的有些不服。

十岁出头的小女孩,正是觉醒“美与丑”概念的时候,唐湘月夸赞其他女生漂亮,没想到最先刺激到的是刘叶。

“讨好?”

唐湘月却冷笑一声:“我倒是想讨好呢,关键人家都不给我这个机会!”

刘叶傻眼了,她真不明白母亲为什么要如此卑微。

直到,唐湘月摊开另外两份报纸。

在更加显眼的版面上,有两条被唐湘月特意圈起来的标题:

《还在上大一的董事长陈着——象牙塔里的破界者,豪掷千万链接科技与民生》

《在校大学生创业第一人:溯回陈着的采访纪要》

“这是俞弦的男朋友。”

唐湘月指着报纸上【陈着】的名字说道:“你也见过的,就是你十岁生日那天,站在俞弦身边的那个男生。”

刘叶回忆一下,模模糊糊只记得那个男生挺帅的。

生日后半程发生的那些事,刘叶由于年纪太小,她压根没那么清楚。

但是她知道那天以后,大舅就莫名其妙的消失不见了,妈妈和舅妈那边也发生了很大矛盾。

“陈着很厉害吗?”

刘叶觉得既然都登报了,应该是个大人物吧。

“非常厉害!”

说到这里,唐湘月干脆就放开了,也不顾刘叶能不能听得懂,直接明说道:

“小叶子,你后爸确实不值得我讨好,俞弦现在也不值得,但是她男人值得。刘叶你以后想有出息,就得学妈妈改善和俞弦的关系!”

“我怎么改善啊……”

刘叶本就在这个光彩妩媚的“姐姐”面前,有种自惭形秽和低人一等的感觉,现在又要卑躬屈膝,小小年纪的自尊心更加接受不了。

“很简单!”

唐湘月早就想到了主意:“下个月俞弦母亲要立碑,你就趴在墓前嚎啕大哭。俞弦心善,你一哭她就能原谅我和你大舅之前的所作所为。”

“对啊,大舅!”

刘叶好像抓到一根救命稻草:“我们这样做,大舅知道了怎么办?”

之前唐泉可是一直主张把俞弦那套房子抢夺过来的。

唐湘月沉默片刻,然后像做出某种选择似的,长呼一口气说道:

“你舅舅坐牢了,至少得两年才能出来,出来后估计也不会和我们来往了。小叶子,成年人世界很复杂的,你要是不听我的话,学也别念了,书也别读了,直接出去打工吧。”

“大舅坐牢了?!”

刘叶陷入巨大的震惊中,等到她反应过来,耳畔又响起唐湘月不容置疑的“退学打工”警告。

唐湘月以前脾气不好,刘叶还是挺怕她的,但又不想在“姐姐”俞弦面前低头,于是尖声喊道:“我要是哭不出怎么办?”

“妈,要不等几年吧,我长大了可能比俞弦还美呢!”

刘叶努力抬头挺胸:“那样……我就能找到比陈着还厉害的男朋友。”

唐湘月瞅了瞅黝黑瘦小像非洲小野鸡似的女儿,嘴角动了动似乎想说些什么,又担心担心打击孩子的自信。

“小叶子,我建议还是哭吧。”

唐湘月认真的劝道:“这真是最简单的方式了。”

……

隔天4月4日,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这句诗好像一点没说错。

每当清明,好像总会下雨。

去年的清明,上午落了一点,今年更是下了一整夜。

陈着凌晨5点就起床了,外面漆黑一片,父母虽然没有起床,但是桌上放着两袋纸钱和一个防风打火机。

这是毛晓琴帮忙准备好的,一袋纸钱给俞弦母亲,一袋纸钱给陈着的爷爷奶奶。

陈着爷爷奶奶去世很早,他几乎没什么印象了,以前读初中和高中时,学习很紧张,清明往往都是老陈和毛晓琴前去祭奠一下。

现在上大学有了时间,毛晓琴就叮嘱记得给爷爷奶奶烧一份。

拿了这些东西下楼,s600湿漉漉的停在小区露天停车场,雨水不断冲刷着锃亮的车壳,看上去有些孤独。

上车点火踩油门一气呵成,从东湖北院赶往竹丝岗的路上,陈着发现虽然挺早,不过路上的车还挺多的。

一辆辆小轿车破开雨帘,“唰唰唰”的往墓园驶去。

我们中国人祭祀的传统源远流长,或者祖先,或者英雄,或者烈士。

未必是血脉的延续,也有可能是精神的传承。

可能在外国人看来这是一种封建迷信,但正是这种“封建”,才让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找到了【根】,不再是一句空泛的口号。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