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跟上一次出手相助不同,三叔也是个要强的人,不能帮侄子忙也就算了,哪里肯借侄子的光。
不过这一次回老家看望老娘,明显能看出三叔是很高兴的。
李学武劝他喝了茶,嘴里打趣道:“说不定您明年就能当爷爷了。”
“嗯,我真怕他没那个能耐。”
李同哼哼两声,好笑又无奈地说道:“6月份大院里有婶子给他介绍对象,是后勤主任的闺女,偏嫌人家胖。”
“胖点不好吗?”刘茵笑着讲道:“谁不想说个富态的姑娘。”
“谁知道他是怎么想的。”
李同不满地讲道:“我问他有没有对象,他说没有,给他介绍还挑三拣四的,真打光棍就知道着急了。”
“那不能,学函长得好,随他妈了。”刘茵笑着夸赞道:“他们哥几个还就属学函最有模样,有南方人的秀气。”
“太娇气了一些,他妈也是惯得。”李同依旧不满地讲道:“我说安排他当兵去,洪敏非说再等两年。”
“学函今年 ?”
刘茵想了想,问道:“高中毕业了?”
“早都毕业了。”李同喝了一口热茶,放下茶杯后讲道:“在家晃荡了大半年,我要送他去乡下,他妈非不干。”
“这不嘛,还在家晃悠呢。”
“是得找点营生了,18了。”
李顺当大爷的,自然有资格说侄子的事,这会儿也是皱眉讲道:“再不给安排就晚了。”
“这次回去说啥都得送他去当兵。”李同像是下定了决心,目光再一次看向了侄子李学武。
曾经的侄子甚至比儿子现在还要小两岁,就敢跟他说要上前线。
那时候他可想了一个晚上,最后还是代大哥、大嫂决定送侄子拼前程。
当得知侄子负伤的时候,他差点晕厥过去,那时候他只想着侄子到底怎么样了,真有个三长两短怎么跟大哥大嫂交代。
李学武虽然不是大哥唯一的儿子,可养了这么大,谁能舍得自己儿子。
当初把孩子送他这来也是为了归置,他也听说侄子在家惹的祸了。
只要看着现在的侄子,他就信一句话,再不好的孩子送去当兵,经过大熔炉一改造,回来也是个好孩子。
不过说起来,李学函到底跟他二哥不一样,李学武可天生带着血性。
男孩要是没有一点狠劲,还能在弱肉强食的大环境里活下来?
李学函就是生活的太好了,也是洪敏太娇惯了,这才失了狠勇。
他就喜欢厉害的小子,最好像是李学武这样从胡同里打架打出来的兵。
天不怕地不怕,让冲上去绝对不会掉队,这样才能打胜仗。
李同嘴里说着回去就送儿子去当兵,可心里也在隐隐地担忧。
不是那块料,也打不出好刀来。
真逼着孩子去当兵,到头来惹出什么祸来倒是毁了他一生。
什么叫儿女债啊,这就是。
李学武见三叔看向自己的目光就知道他在想什么,赶紧转移了话题。
他不想三叔沉浸在这种忧愁当中,今天是老太太过寿,再掉下两滴眼泪来,好不容易营造起来的气氛就毁了。
“说了吗?什么时候走?”
李顺也看出了儿子转移话题的意思,主动问起了他的行程。
李学武则顺着父亲的话解释道:“还没定呢,得等上面通知。”
“我回来也不是为了准备出国,而是集团这边有工作会议。”
他给炕上坐着的几人简单介绍了钢城的工作,以及正在忙的事情。
爷们几个就着他的话题说起了闲话,主要还是各自的工作。
“还是你省心啊——”
听着大哥几个孩子的情况,李同感慨道:“那些年不白挨累。”
“你大哥当年比你现在难。”
刘茵借着以前的事劝了他,道:“你想吧,那时候经济不稳定,全家吃喝都指着你大哥。”
“四个孩子都上学,半大小子吃死老子,还得给我们家贴补呢。”
她说的都是实话,也是真心话,能伺候李顺也是真心的。
凭什么?
就凭那些年最苦的时候,李顺能从家里的口粮掰出一份来给她家里。
那时候李学武的姥姥还活着呢,只是身体不好,经常吃药。
李家就是大夫,这药钱能省下不少,可李学武的姥爷干活要耽误啊。
啥叫上班?
不上班老请假,哪有那么多工资,开不出工资来可不就挨饿嘛。
刘茵其实早就跟李顺商量过了,要接父母来这边养,李顺也是同意了的。
是她们家老太太不同意,说了就算是死也得死在家里。
后世有没有这个说法不知道,但这个时候老人一上岁数就不串门了。
你要说家里亲戚孩子结婚,老人能不去就不去,就算亲自来接也不去。
怕有这个风险,不想去讨人嫌。
你说有没有点背的?
真要死在人家怎么算啊,大喜事由着你躺在地上,日子还过不过了?
这个时候的老年人都有这个自觉,知道自己身体不好,轻易不会离开家。
也有那没脸没皮的,哪都想去,尤其是亲孙子、孙女,或者外孙子外孙女,结果就影响人家结婚的大喜事了。
是,自己的晚辈,说也说不出什么来,可也是一辈子的大事。
李学武的姥姥就不来,任由李顺和刘茵怎么接都不来,结果真就死在家里了。
也是有感于母亲的倔强,又悲伤子欲养而亲不待,刘茵发了狠,这才把老爹从乡下接来了家里。
大姥来家里了,李顺这才停了给那边的贴补,不然哪年都不落下。
你都说李顺工资不少,刚开始献医献方那会儿就能赚五十多块钱,后来慢慢涨到了现在的七十多块钱。
有人不理解李顺赚这么多工资怎么还不够用,家里的日子过的紧巴巴的。
生活账架不住算,一算哪哪都要钱。
刘茵也是跟着他相濡以沫从苦日子过来的,自然深有体会。
一边包着饺子,一边说起了过去的生活,以及曾经遭遇过的困难。
她说这些不是为了倒苦水,更不是为了说自己辛苦,而是劝李同,也是说给儿女们的。
不能说李学文哥几个不记得小时候的事,是现在的生活好了,不能忘记过去吃过的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