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确定李学武不会将俱乐部划归到某个项目之下于丽就已经很满意了。
她在会议以前猜测李学武会不会将她调走,俱乐部划到回收站进行运营和管理,哪怕是沈国栋代管呢,对她来说也是个打击。
别挖了,她从俱乐部成立之初就在这里工作了,除了娄晓娥在这里负责创建的一段时间外,其他的运营管理都是她在负责。
包括前年末为李学武单独成立的办公室,她还是办公室主任。
人得学会知足,对吧?
回收站体系内除了李学武特别信任的几人,很少有长时间在一个单位任职的情况。
今年调整了十三太保的任职,明年是不是就要调整他们了?
吉城的西琳、边疆的丁万秋、京城的沈国栋,他们要不要变化?
李学武不是一个随意能信任别人的人,他的谨慎体现在了方方面面。
这一点没有人比于丽更了解他,也充分理解他的小心。
第一次参加这种会议的周亚梅和吴淑萍看着于丽做汇报,心里也稍稍有了一点底。
“我说说东风船务吧。”
闻三儿将嘴里的烟头按灭在了烟灰缸里,讲道:“我是今年五月份接手的东风船务,此前是李文彪管理,后来是周亚梅同志代管。”
“当然了,以前我也负责过东风船务的业务,后来去港城以后就没再管这一片。”
他点了点头,继续讲道:“这次回来继续负责东风船务的工作,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巨大的变化。”
“这不仅仅是形容东风船务,也能从诸位所负责的业务上看得出来。”
闻三儿看了看手里的笔记,咳嗽了一声,看向李学武汇报道:“东风船务现有千吨级货船 ,一万五千吨集装箱货船一艘……”
“当然了,大家也都知道一万五千吨的集装箱货船不在东风船务手里运营,这里只是提一嘴。”
他按了按面前的笔记本,讲道:“在过去的三年时间里,东风船务发展迅速,从原有的 ,这离不开……”
李学武听着他的汇报有种回到集团开会的感觉,这老小子贫了。
讲工作、讲成绩的时候还不忘讲一讲团结和感谢。
“说说有没有什么困难。”
李学武还是给他面子,直到他讲完这才问了一句。
闻三儿倒是有所准备,按照手里的笔记本做了提问。
“第一个问题,东风船务要为三年后营城港区开通积极准备。”
他看向李学武问道:“我们应该以什么标准作为发展目标?”
“第二个问题,东风船务现有船只已经初步满足现有航线的运营需要,是否继续拓展航线和采购船只。”
“第三个问题,在业务完成分割独立运营以后,如出现船只采购、航线拓展等业务,资金有缺口的情况下该如何筹集资金?”
“第四个问题,也是最为关键的问题。”
闻三儿一口气说了三个问题,见李学武瞅着他笑,赶紧摆了摆手强调道:“我现在负责东风船务,是不是要继续负责钢城的业务。”
“好,三舅问题很多啊。”
李学武笑着点了点头,揶揄道:“在钢城我们俩不能说天天见面吧,至少十天半个月见一回。”
“呵呵呵——”众人已经听出了他话语背后的意思,这会儿均是轻笑出声。
“这么长时间了,他都没跟我问这些事,今天到这来提问了。”
他笑着讲了一句,逗得刚刚满眼严肃的众人笑过之后,见气氛有所缓和,这才一一做出了回答。
“第一个问题啊,发展目标。”李学武敲了敲手里的铅笔,道:“这个问题不好界定,但很好回答,我心里是有清晰标准的。”
“营城港区的建设和运营应该被东风船务视为千载难逢的机遇,是错过了这一次就再没有机会成为国内运输企业首屈一指地位的关键问题。”
他放下铅笔,点了点闻三的方向讲道:“你要做好心理准备,一旦跟不上营城港区的运营,拿不到货运指标,东风船务的高楼大厦瞬间就会崩塌。”
“这么想你就明白了,营城港区的开放一定会吸引来自全世界的航运企业关注,到时候渤海湾是不缺少船只的,尤其是空船回返。”
李学武摊了摊手,道:“这些船只都是咱们的竞争对手,没有绝对的实力能跟这些企业干一场?”
“不把他们打服了,挤出去,东风船务要面临的不是生存危机,而是破产的危机。”
“我不能给你下明确的目标,不能跟你说应该买多少条船。”
他手指点了点闻三儿,道:“因为买船和运营是有条件的,你得做出应有的判断和计算。”
“我这么说你懂了吧?”
李学武看向闻三儿点点头,然后继续讲道:“现在说第二个问题,是否继续拓展航线和采购船只。。”
“这个也很好回答,拓展航线与否,是否采购船只,这都是东风船务内部的运营需要。”
他看向闻三儿讲道:“有需要就做,没有需要就不做,如果这样的问题你都要问我,那我让你负责东风船务干什么?我自己做就是了。”
“第三个问题,资金来源。”
李学武顿了顿,讲道:“我的意见是独立划账,独立运营。”
他手指示意了会议室内的其他人,讲道:“东风船务需要资金用于发展,其他项目也需要资金。”
“总不能为了发展航运项目就停了其他项目,这不是不公平的。”
李学武想了想,讲道:“如果有资金缺口,那就按照正常程序,向联合储蓄银行贷款。”
“不行就用船舶抵押,这么大的项目还能被资金困死?”
“最后一个问题,人事。”
李学武看向周亚梅问道:“周总,闻总给你提意见了,你总不能老在京城不回去,人家帮忙也是有限的,你说呢?”
“我没有不回去——”
周亚梅被他说的很是不好意思,尤其是对闻三儿。
在没有分割业务的时候,回收站体系下的大家互相帮助嘛。
只是现在业务完成了分割,大家“分家”之后感情好像变化了。
尤其是李学武用玩笑的语气讲出来,她更是觉得不好意思。
“京城这边的事要忙完了,我调整一下就回钢城。”
周亚梅瞅了他一眼,道:“不过顺风商贸的业务多是在津门和京城,我来京城出差也是很正常。”
“没人说你不正常,其实你们在哪办公我不在乎,我在乎什么你们都知道。”
李学武笑了笑,靠在椅子上摊开手掌讲道:“你就是住在海南岛,只要能保证项目发展、管理稳定,我也不会说你们什么的。”
“所以说,三舅,接下来钢城的业务你就不要管了,将全部的精力放在东风船务的工作上。”
他点了点桌面,强调道:“还是那句话,东风船务的机会只有一次,抓不抓得住就看你的了。”
“保证完成任务,你放心吧。”
闻三答应的很干脆,对自己要负责的业务信心十足。
他的态度李学武自然满意,转头看向沈国栋问道:“你和周姐、吴老师是怎么谈的?”
“我负责两个方面。”沈国栋解释道:“回收站的业务以及顺风商贸在京城的业务。”
业务分割后的回收站只保留了最原始的废品收购与二手货物销售的业务,当然也包括钢城的工厂。
去年年末,周亚梅主持在红星钢城工业区创建了一家再生能源回收的企业,也就是大号且专业的回收站。
这里接受废品销售,也为企业提供垃圾清运与处理工作。
此前李学武在调研和检查工作的时候就强调过,企业要做好卫生环保工作,不能出现垃圾堆如山的情况。
工业区的企业眼见着邻居是做垃圾清运与处理的,自然知道该怎么做。
每天都会有垃圾车将工业垃圾和生活垃圾运送到处理厂进行分拣和处理,不能回收再利用的都会还原成物质本身。
实在没有用的都会打包卖给隔壁的火电厂,用作燃烧火力发电。
回收站在京城本身的业务也在向这个方向发展,只是在京畿重地做实业是很复杂的事,沈国栋还在寻求以他的身份来完成组织建设。
不能以他个人的名义办理营业执照手续,只能是以合作小组的方式申请,其他的手续就不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