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走我都不走!”王亚娟撂下一句狠话,转身便出了办公室。
想问的已经问到了,也惹了一肚子气,这人越来越坏了。
哦,对了,还吃了他两块。
——
“秘书长您好,丁凤。”
四十岁左右,秃顶,有些发福的脸上带着十足的诚意和笑意,这就是集团刚刚委任的冶金厂机关综合管理处经理,原红星文艺出版社副总编辑。
李学武微微一笑,伸出手同他握了握,讲道:“欢迎来辽东工作。”
这一句欢迎词全集团找,唯独只有李学武能说,因为他是站在集团总览辽东工业企业全局的角度上看众人的。
丁凤也深知这一句欢迎词的含金量,他所面对的不仅仅是冶金厂的厂长,还是集团在整个辽东的话事人,更是集团十一人组里的重要一员。
所以他表现的十分恭谨客气,双手接住李学武的手微微晃动着,由着秘书长的邀请在沙发上坐下以后主动讲了很多来钢城冶金厂工作的欣喜之词。
对于这些或真或假的客套,李学武都认真地听了,脸上还带着笑意。
为了配合对方的表演,他也即兴说了一些希望和嘱托,交代了一些冶金厂的工作和困难,算是应付了对方。
张恩远送了对方离开以后,回来同他轻声汇报道:“今天上午刚刚接到的消息,部里下来一位常务副秘书长。”
他仔细看了李学武的表情,这才继续汇报道:“名字叫陈寿芝。”
“嗯,我知道了。”李学武点点头,脸上的表情古井无波,并没有表现出很在意的样子,反倒是问起了集团最近还有没有其他安排。
“我是听说了,组织处正在考察人选,就是不知道安排去哪。”
张恩远轻声讲道:“我估计是有咱们的,毕竟班子人员不全了。”
“多注意一些,及时提醒我。”
李学武随口交代了一句,便开始忙手里的工作了。
这也算不上埋怨,更跟责备扯不上关系,但听在张恩远的耳朵里便有些严肃了,他羞愧的耳朵都红了起来,就更别说脸了。
作为领导的秘书长,不能说耳听八方可也得有自己的消息渠道。
像他这样消息滞后,还得从风言风语中判断实情的秘书真不多见。
可他能有什么办法,如果在集团,以秘书长的身份,以他秘书长秘书的身份,别人巴不得主动结交于他呢。
可现在他们在辽东,一些重要消息秘书长一定有自己的渠道,可他作为秘书总得承担起应有的义务和责任吧。
聋子一般的他已经上岗几个月了,这不得不让他羞愧难当。
只是该怎么建立自己的消息渠道呢?
他也是老资历了,这些东西他想想就能通,关键是得有人帮他一把。
圈子不同,找不到窍门撞一头包也没用,他现在就要去找这个窍门。
李学武这边先是等来了机关综合管理处的负责人,随后好像连锁反应一般,他同老李反应的人手不足问题瞬间就被解决了。
6月 。
6月 ,主管综合业务工作的副厂长罗仲康来钢城报到。
6月 ,主管组织管理工作的副厂长曾梅一来钢城报到。
,是李主任亲自批复的,有关于冶金厂增设常务副厂长的报告。
李学武作为冶金厂厂长,在班子成员到齐以后,自然是要召开班子会议,讨论和研究组织、业务分工问题。
不过他是要给新同志留出熟悉业务和工作的时间,也要给下面的干部留出熟悉新来领导的时间,所以分工会议要开,但不能立即召开。
就算今年的发展指标还有很多,压力很大,可也不急在这几天。
六月的最后一天,李学武正在同杨宗芳讨论组织工作会议的议程,突然收到了一份意义特别的邀请函。
“这是谁送来的?”
李学武翻看着手里样式和制工别致的硬纸壳邀请函,上面竟然还有这个年代邀请函少有的企业标志。
真讲起来,国内此时的企业经营还停留在解放后接受的文化建设,以及这些年不断接收的信息进行的变革。
影响较为深刻的便是五几年那次毛子为师的大支援,虽然支援了个半拉柯基,但在国人倍加珍惜的精神下,还是学到了很多东西。
这一点就比隔壁邻居白象要强很多,同样是手把手教徒弟,咱们只学了三年半,对方却学了三十多年。
可你看看后世国力的对比,白象硬是把工业老大哥教的科学学成了玄学。
有谁知道白象家的重工业基础也很雄厚,可到后来连保养航母都能翻船。
你就说,这是科学还是玄学?
与白象家相比,咱们有着深刻的自省和调整机制,拒绝出现一根筋和两头堵。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李学武见到这份邀请函实在是不得不想很多,因为积极确定集团标志,并在产品、工作服以及各种需要涂标的固定资产上印刷标志是红星钢铁集团最近两年才开始做的企业文化培养工作。
他从未想过自己能煽动翅膀,影响这个时代,因为他的力量太小了,历史的惯性太大了。
当然了,也跟他胸无大志有关系。
但悄然间,他在红星钢铁集团做的工作,已经影响到了这个时代。
是细微之处,是小小的一点改变,是思想和思维上的变动。
你能说品牌意识和标志意识是进步了多少吗?李学武想说这是一小步,也是企业确定文化以及核心竞争力的一大步。
“是哪个单位送来的?”
杨宗芳见李学武看的认真,忍不住拔着脖子也往他身边凑了凑。
“是沈飞办公室副主任亲自送来的,那会儿您没在,我就收下了。”
张恩远解释道:“当时刘副主任还有其他工作要急着去办,我也没能及时汇报给您。”
“嗯,是活动邀请函呢。”
李学武将看了很多遍的硬质信函递给了好奇的杨宗芳,转头对张恩远讲道:“1号上午的行程有没有要紧的?”
他问着7月1号的行程,杨宗芳却看起了手里的邀请函,虽然寥寥数字,可因为抬头的单位名称,还是认真看了几次。
“沈飞?他们怎么……”
杨宗芳疑惑地抬起头看向李学武问道:“是三机部有什么安排吗?”
“那应该是发给集团,而不是辽东工业领导小组。”
李学武接过邀请函放在了一边,点了点沙发扶手讲道:“看来沈飞是非常重视这一次的试飞活动啊,信心很足。”
“是新飞机吗?”杨宗芳点了点头说道:“看来咱们的钢飞也成了一方气候了,都能引起沈飞的注意了。”
“不要妄自菲薄嘛——”
李学武见他如此感慨,笑了笑说道:“全国能造直升飞机的工厂又有哪家?”
“呵呵呵——”杨宗芳轻笑着讲道:“这个倒是真的,足以自豪。”
“那就把1号的行程压一压,尽量放在下午办,上午就去参加活动。”
李学武低头看向手边的邀请函说道:“人家都这么有诚意了,总不好放人家的鸽子,毕竟是兄弟单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