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8章 大学生了

真如李学武同孩子们这般儒慕感情几乎是见不着的,他更羡慕李学武的年轻和儿女双全,如果时间能给他一次机会,他也想做个孩子们喜欢的父亲。

可惜了,这世上最找不回来的便是时间,他现在有些理解李学武是那么坦然地同他讲要多一点时间陪孩子,陪家人,不是托词和借口。

“下午是回你父母家吗?”

李怀德听他说了,下午也没有时间,要开会得明天。

李学武点点头,回应道:“老太太有点不舒服,我想过去看看。”

“是你奶奶吧。”李怀德点点头,说道:“四世同堂,阖家之喜啊。”

“孩子们太闹腾,没想着带他们去。”李学武看了看怀里的儿子和身边的闺女,说道:“小时候还成,我去辽东工作以后我爱人工作忙,孩子们都是托付给了老师和保姆照顾。”

“我能理解你的无奈。”

李怀德似是很懂他,看着小大人似的坐在一边的李姝说道:“好在孩子们都大了,也懂事了。”

“辽东的工作尽快捋顺,也好多一些时间回来陪陪家人和孩子。”

他伸手逗了逗聚精会神看着表演的李宁,笑着说道:“你今年也要毕业了吧,我是说钢铁学院那边。”

“这不是通知我回来拿毕业证书嘛。”李学武笑了笑,说道:“还得感谢韩老师,让我读了个大学。”

“不过您也知道。”他转头看向李怀德自嘲地说道:“我这个大学基本上都是混下来的,很少有去课堂上的时间,也多亏了老师的包容和耐心教导,这才勉强毕了业。”

“哎,我听说了,你也不必妄自菲薄。”李怀德看着场上的表演,摆了摆手说道:“前一段时间裴校长来集团我们还聊起起你的学历了。”

“他倒是很欣赏你的学业。”

李怀德转过头,看着李学武说道:“他是不会说瞎话的,还特别讲了你的几篇论文,以及毕业论文。”

“很有见地,也很有思想和长远眼光,是要比同期的大学生强。”

“裴校长抬爱了,我承认是要比同学们有更丰富的工作经验。”李学武笑了笑,讲道:“但要论理论知识,我还是很羡慕他们能在课堂上听老师讲授。”

“你要是牺牲了工作去听课,我可要不愿意了——”李怀德轻笑着说道:“一个毕业证可抵不上红星厂的集团化进程啊。”

他伸手拍了拍李学武的膝盖讲道:“这几年你的工作我们都看在眼里,亏心话是说不出来的。”

李学武对老李今天的话头不予评价,他现在还摸不清老李想干什么。

“我看足够了,你也是咱们班子里少有的大学文凭干部了。”

李怀德笑着打趣道:“至少你的学历已经比我高了,我很羡慕你啊。”

“您说笑了。”李学武笑着摇了摇头,道:“您的工作经验和丰富的阅历早就不是大学培养能比得了的。”

“如果可以交换,那我还是愿意拿手里的大学文凭换您的经验。”

“呵呵呵——”李怀德很享受李学武的认同和肯定,轻笑声不断。

李姝有些不满地看了他一眼,刚开始她还很欣喜亲友团多了一个。

可现在才发现,这位爷爷竟然如此话痨,一个劲地说没完,都打扰她看同学表演的节目了。

“你弟弟也是今年毕业?”

李怀德突然地话锋一转,竟问起了李学武的家事。

李学武倒没显得错愕,很自然地点点头介绍道:“他早就有毕业的准备了,一直在京城中医院里实习。”

“幸好我父亲看管的严,又有中医院实习的经历,总算是顺顺利利地分配进了中医院。”

李学武故作感慨地摇了摇头,看向李怀德说道:“您或许已经知道了,今年的大学生分配政策有些特殊,我家里和他是不想去边疆的。”

“嗯,我知道,维洁同志跟我讲了。”李怀德点点头,表示理解地讲道:“她还准备借助这个机遇再网罗一些优秀的人才呢。”

谷维洁这个时候提出增加人才招录的指标倒是好时候,以往很矜持或者有所顾虑的大学生全没了选择。

有门路或者家里早有安排的不算,其他大学生当得知今年的分配政策时全都傻眼了,先前还惊喜于今年终于能正常毕业了,可是被浇了一盆冷水。

现在红星钢铁集团给出了另一个选择,那些没有关系门路的大学生要么按学校分配,支援边疆,要么选择落户红星钢铁集团。

现在红星钢铁集团的招录条件还提高了呢,不是谁都能来得了的。

可就算是标准提高了,这些大学毕业生对红星钢铁集团的橄榄枝也是趋之若鹜,他们是在用脚投票呢。

就算再高尚的人格和品质,也终究有所顾虑,他们毕竟是人啊。

是条件和待遇更优渥的红星钢铁集团,还是盲目地等着分配边疆,这道他们临毕业最后的一次考试,只有一道选择题的考试就那么难选择吗?

“我给她说了,没有上限。”

李怀德看着李学武,微微一笑讲道:“反正明年集团化,不招用这些大学生,上面也会安排人下来。”

“杜主任已经同您谈过了?”

李学武早就预料到会有这一天,红星厂在实现集团化的过程中不断扩张,向多个领域拓展,利用股份联营合作筹建了三十多家分支机构。

原本红星厂的一万多人早就无法满足现如今的生产和工作需要。

就算在扩张和进步的过程中兼并了京城工业的十六家企业以及奉城一机厂这样的大型工业企业,可择优任用的原则让红星钢铁集团还是缺人。

缺什么人?

说来你可能不相信,现在的红星钢铁集团几乎所有岗位都缺人。

你要说红星钢铁集团制定的《五年规划》里还讲了,要利用第一个五年时间不断尝试人事变革,压缩职工总体人数,这会儿怎么还缺人了?

是,现在的红星钢铁集团看起来职工人数众多,几乎要达到十万人。

但是,庞大的职工人数并不能完全执行集团所需要的政策和任务。

集团缺干部,缺少有文化、有经验、有潜力、有思想、有能力的年轻干部,而不是现在这些老干部。

车间缺工人,同样缺少有文化、有经验、有潜力、有思想、有能力的年轻工人,而不是现在这些老工人。

《三年计划》中早就定下了, ,老工人很多都不适应甚至无法操作这些先进的机械设备。

不否认这些老工人有着几十年的宝贵工作经验,但对于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新方法的现代化车间来说,他们真成了累赘,是落后的存在。

有些老工人悟性很强,学习能力也很强,在集团技术处组织的学习培训中就完成了新工艺的学习考核。

这些老工人则成为了技术更新迭代后现代化车间的中流砥柱。

那些无法适应和完成新工艺培训学习的老工人自然而然要被淘汰掉。

他们做不好生产工作,总不能再去车间里添乱,要把位置让给即将毕业的第一批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培养出来的新时代、现代化、年轻化工人。

这些年轻人可能不及老工人有经验和手艺,但他们有活力和潜力,更具有服从性和学习能力,这些综合实力尤为重要。

但即便红星钢铁集团有了自己的人才培养学校,可对于优秀人才,尤其是这个年代的天之骄子大学生来说还是非常需要的。

这个时代的大学生无一不是学校精心培养出来的优秀人才。

你看后世一个大学有多少人,一两万很正常吧?

你知道这个年代的正经大学有多少学生吗?一两千都算是多的。

没扩招的大学才是好大学。

李怀德宁愿要这些白纸一张的大学生,也不愿意要上面协调的干部。

大学生招进来好好培养就是具有强烈归属感的自己人,那些干部又有几个是奔着建设集团工业来的?

甚至有不少是来镀金和摘洋落的,李怀德对于这一点十分的抗拒。

可抗拒也没有办法,就算这一次能招很多的大学生,可终究不能实现培养一年就完全支撑起集团的架构。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