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8章 是福不是祸

他迭起右腿摊开手讲道:“他是看到了咱们集团几个重点项目与外资合作的便利和优越性了。”

“他才这么想的。”老李接了这么一句,随即端起茶杯摇头笑着说道:“要不我说他着急了呢。”

“这不应该啊,就算他着急,要是没有政策的支持,他再怎么着急也是空想啊。”李学武看向老李问道:“是不是上面有什么风吹下来是我不知道的?”

“呵呵呵——”李怀德轻笑着看了他说道:“都说你目光敏锐,果然不假啊。”

他扶着沙发扶手站起身,在休息室里走动了两圈,这才回头看向李学武讲道:“四月份上面要召开第九次会议这你应该知道吧?”

也不等李学武回答,他继续讲道:“这一次会议要讨论的主要内容已经出来了,是大学习活动的理论和实践进一步系统化、正规化。”

李怀德走到沙发边上重新坐了下来,看着李学武认真地讲道:“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国内的形势相对趋于稳定,上面的意思是抓住时机,着手恢复各主要工业部门和其他综合经济部门的工作,加强了对经济的计划管理。”

老李的这句话李学武能理解,是他自己都能明显地感觉到从今年开始,国民经济有所回升。

这是好事,也是经济发展的自我修整属性。

李怀德见李学武没有点头,便知道他已经听明白了,也想明白了,便也就没有停歇继续讲了起来。

“上面已经有了明确的消息,会议结束后,各单位部门的三支代表将陆续撤回原单位。”

他靠坐在沙发上,手抓着沙发扶手讲道:“尤其是各单位、部门的管委会职权要规范和约束。”

老李这句话还有后半句没说出来,也是他不敢说,舍不得说出来,是从现如今的形势来看,各单位和部门的管委会管理结构终究会走向终结。

而他作为管委会总监,也是时候着手布置集团管委会向集团正规化管理组织架构过渡了。

其实相关的工作一直都在做,是李学武早就提醒过他,他也早有预料,在集团层面迟迟没有动作是因为怕动作大了引起一系列没必要的麻烦。

现在上面的信号已经发出,他也可以顺势而为,沿着各分公司组织架构变革的趋势和反馈,对集团层面进行进一步的组织生态建设。

红星厂的组织架构变革是这样的,先是从集团层面以组织人事变革为基础,重新构建了集团管理层级和部室的架构。

在将此制度向下推广的时候更进一步地将各分厂、分公司诸如管委会这一类的组织机构通通改制撤销,恢复厂长负责制,由集团管委会组织统一管理。

现在上面发出信号,下面的组织架构变革日趋成熟,集团进行组织架构变革的时机也已经成熟了。

李怀德同李学武讲这些,是因为李学武负责整个辽东工业的管理和规划,工业企业尽快完成厂长负责制一体化管理架构,也有助于集团快速完成变革。

这里所说的组织架构变革不仅仅是换一块牌子,换一个称呼那么简单,这里面的工作多了去了。

“不知道你有没有听说,或者感觉到。”李怀德一改刚刚激动的神情,看着李学武沉着地讲道:“一些较早成立管委会的区域及所属有关部门,已经开始逐步恢复组织生活了,并在管委会内部成立了核心小组,决定企业及部门发展的重大问题。”

“在这一次会议上,也许还会有相关的提议和讨论。”李怀德犹豫了一下,没有再往下说。

李学武听了他半句话,其实已经都听明白了,不过还是沉默了片刻,这才反问道:“您的意思是?”

“时代是不可抗拒的啊。”

李怀德挠了挠头顶几乎没剩下多少的头发感慨着说道:“我们除了顺其自然还能做些什么呢?”

这话可把李学武给问住了,他不好回答啊。这不是两个和尚坐在一起打机锋,随便扯闲蛋,他说出来的话很有可能影响老李做决定,要是有了反作用就得不偿失了。

“您做什么决定我都无条件支持您。”李学武的回答逐渐坚定了起来,他点点头讲道:“我也相信您所做出的决定一定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呵呵呵——”李怀德难得见李学武这么支持自己,颇有种不习惯的感觉,以前都是他提意见,李学武给出一定的判断,也不知道谁是领导谁是下属了。

现在他刚提了一句,李学武便掐住了话头,好像对这个话题没什么兴趣似的。

是了,无论核心管理小组如何选拔,这个名额都不会落在李学武这个领导的头上,所以他不感兴趣也是应该的,但绝对不是什么好事。

连李学武都不惦记的东西还能是好东西?或许一如管委会这样的组织管理结构这般不经折腾,早晚还得换?

轻笑过后,老李主动转换了话题,看着李学武讲道:“上面提出了一点要求,是就咱们厂组织建设的一体化工业企业后备力量的建设方案提出来的。”

他想了想,讲道:“部里提议,由红星钢铁集团牵头以职业技术学院为基础,组织成立七二一院系,该院系的建设工作由华清大学和钢铁学院支持教师为学院培养教师、制定教学计划、编写交叉等等。”

李怀德讲到这里,神情严肃了几分,道:“成立该学院的主要目的是丰富红星钢铁集团技术和管理层面的人员结构,积极改善目前的技术人才短缺状况……”

他说的这些废话不用听太多了,意思李学武已经明白了,所以反问道:“学员从哪个渠道招收?”

“本厂职工,也要给部分联合企业一些名额。”

果然,老李的回答不出李学武所料,这是部里在借用红星钢铁集团的资源,稀释和纠正集团最近的一些作为,看样子是给集团留了面子了?

最近集团都做了什么让部里想管又没管,通过这种手段进行软干预的行为?

是从两年前,红星钢铁集团开始疯狂地吸纳大学毕业生开始,部里已经注意到了这种情况。

刚开始红星厂没有知名度,也没有能力吸纳和安置那么多的大学生,所以部里没什么反应。

但在最近的两年,红星厂在实现集团化的过程中,先是成立了围绕各种工业企业发展建设的科学研究所,又在去年整合这些研究所资源成立了研究院。

这是一个方面,另一方面是集团较为重视和尊重文化科技工作者的工作环境和发展空间,积极争取全国与红星厂业务相关的科技和技术工作者的加入。

刚开始力度不大,但随着集团不断盈利并持续投入资金来拓展人事方面的工作,在全国范围内筛选和吸纳优秀人才,这一举动已经被多方所察觉并反馈。

部里开始正视这一问题,侧面了解了一下,发现红星厂在人才引进和使用上没有任何问题,李怀德主持的管委会提出科学发展观念也没有什么错误。

但是,这么多的技术人才和科技工作者涌入红星钢铁集团,所带动的大学毕业生进入集团的数量就大大增加了,使得集团管理层和技术层面的平均文化水平提升了不止一个等级。

再直观一点的比较,在拥有大学毕业以上学历的职工数量上,红星厂同兄弟单位对比已经遥遥领先了。

这不算什么坏事,但需要警惕某些量变所带来的质变,部里不好说什么,便提出了这一计划。

你们红星钢铁集团不是提出科技为先,发展工业和技术嘛,你们不是有独立的教育培训体系嘛,那你们自己的工人不培养,老是招人有什么意思。

工人到什么时候都是先进的,红星厂不能说工人缺少培养潜力和价值,这是不对的。

所以部里这么讲,这么安排,尤其是要求七二一学院要给予联合企业一些名额这件事,处处体现了部里的关怀和关爱。

李怀德还能说什么?受着呗。

不过七二一学院的教学方式很现代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论学习在职业技术学院,实践学习放在了各个企业。

这些被选拔上来参加培新的工人一定是具备基础文化组织的,经过培训培养后绝对能充实基层管理力量。

无非就是投入大量的精力和金钱嘛,这一点李学武是比较认同的,教育投入多少都不算多嘛。

“好事,这也是咱们职业技术学院的进步。”

李学武看着李怀德讲道:“如果七二一学院的办学能成功,那么未来咱们集团的职业技术学院未尝没有进一步组建成为大学的可能。”

“你可是真敢想啊——”

李怀德摇头苦笑道:“国内哪一所大学不是有着深厚底蕴,咱们办学校已经是贻笑大方了。”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