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0章 老牛吃嫩草

李学武最喜欢什么,现在冶金厂单位众人还没琢磨透彻,但李学武最讨厌什么他们可早就打听的一清二楚了。

非常的简单,就一点,安全生产事故。

他所接触到的、管理到的几乎所有发生过安全生产事故的责任人都被他处理了。

很严肃的处理,比较一般工作错误处理的更为严格,尤其是造成人员伤亡的事故。

也正是因为他的严格管理和科学把控,才让红星钢铁集团各工业企业和生产单位连续三年被工业部当做典型和榜样表扬宣传。

红星钢铁集团在密云山区的训练基地就挂着应急管理工作培训示范基地,最初的那一年几乎全国的应急管理骨干都来这边受过训,参加过理论和技能培训以及考试。

红星厂也向其他工业企业和兄弟单位输送过应急管理专业人才,就是在南方也有培训单位的老师是从红星厂走出去的。

***

今天也是巧合,是出了这档子事,所以两人有了谈话的机会,不然他也能感觉到,李学武在会议上宣贯了变革的细节,下来就要找相关的负责人谈话了。

他没想过自己是第一个,因为在他想来自己与李学武的关系比较尴尬,再加上他的分工经重新调整后进行了扩充,他还没想好应该以一个什么样的态度去面对李学武。

说起来,他和李学武并没有私仇,甚至是工作上的分歧和矛盾都没有。

只有一个,就是当初他在面对董文学犯错误的时候所表现的立场,以及在杨元松出问题时所表现的态度。

当时李学武在私下里就严肃地警告过他,甚至态度上很坚决。

尤其是后来在钢城,李学武也是趁机敲打过他,处理了一些与他相关的干部。

时过境迁,李学武也来到钢城工作了,这里所有的干部都是他的下属了。

当然,也包括他自己。

李学武在工作上的态度没得挑,要他不违心地评价,李学武是一个合格的管理者。

从多方面来看,冶金厂和集团在辽东各工业企业能有他来掌舵可以称得上是一件幸事。

昨天上午开的会,下午就有小话传了出来,说他杨宗芳已经服软了。

那些话说的有模有样,要不是他还清醒着,都怀疑自己什么时候说过这样的话,做过这样的事了。

让单位里传闲话的主要原因是此次组织架构变革方案中,他所负责的范围扩大了。

你要说其他副主任也有管理权限扩大的情况很正常,但对于他来说就不太正常了。

从京城回来,他已经做好了被李学武边缘化的准备,其实从董文学重新掌握在钢城冶金厂的主动权以后他就被边缘化了。

原本他在董文学和李学武的支持下,即便在李怀德不信任也不喜欢他的情况下还掌握着冶金厂的监管监察权限。

现在呢?

从董文学那时候就已经划走了,他自己都能感觉到李学武的到来会加剧这一情况的变化。就是万万没想到,变化让他措手不及。

李学武怎么会给他加担子?

如果是别人,他还要怀疑对方居心叵测,是不是故意要在某方面坑他。

但李学武不会,其他班子成员也知道,李学武从来到辽东以后做事非常的光明。

这么说吧,李学武要玩阴的,他们早被调岗解职了,绝对抻不到这么久。

但就是李学武的表现,越光明,他的心越没底,他在想李学武到底要他干什么?

刚刚的工作谈完,时间已经将近四点钟了,窗外的天色漆黑一片,但这是黎明前的黑暗,恰恰证明距离天亮没多久了。

李学武自觉的睡不着了,杨宗芳有心事,喝了张恩远准备的热茶也没法回去睡回笼觉,所以两人就这么谈了起来。

就着北边的事情,谈到了安全保卫和应急管理,谈到了集团未来的目标和发展思路,也谈到了李学武对辽东工业,对冶金共工业的思路和目标,最后谈到了……

——

“昨天听见有人骂街了。”

上午十二点钟,接连开了几个会议,部署了一系列工作,也将实际情况通报给了班子成员,做好了相关工作的安排。

辽东工业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成员换班休息,半天继续值班和工作。

李学武同集团在辽东各工业企业负责人都通了电话,也讲了自己的态度和安排。

除了最远的徐斯年跟他聊了一会,其他人表现的都很淡定,毕竟都是经历过风风雨雨的老同志了,早就有了心理准备。

徐斯年讲的多,是因为他所负责的工作较为复杂,船舶工业生产比较敏感。

他在电话里就同李学武讲到了,已经应营城的统一安排,上报了船舶工业的情况。

李学武并没有同他强调太多,也不用跟他强调这个,电话里也是要注意保密的。

相关的工作都做完,于喆开车送他回家,洗个澡,换身衣服。

昨天推迟的行程今天要挤出一点时间补上,争取明天能启程去奉城。

他想见一见胡可,见一见陆启明,接下来三年他带领集团在辽东要怎么干,还需要与辽东对接,碰一碰,看能不能擦出火。

孤木不成林,单丝不成线,红星钢铁集团再能打,也改变不了它是一个企业的事实。

如果能与地方、与辽东各工业企业和相关联的企业展开全面合作,那对于辽东工业企业来说是一个机会,对红星钢铁集团也是一个重要的选择和难得的机遇。

以前要说红星厂在钢城的炼钢厂没什么底蕴,更没什么排面,得不到辽东工业的重视倒是很正常,现在可不一样了。

什么样的体量就有什么样的担当和责任,什么样的实力就能交往什么样的朋友。

李学武很了解胡可要见他的目的,他也想借胡可的方便同陆启明谈一谈。

如果谈的好了,对方的要求也很合理,那他就要同胡可谈条件了。

他要在提振自身工业发展和经济发展工作的同时,积极与辽东的企业展开合作。

现在也别说辽东的工业企业看得起看不起红星钢铁集团这支外来户了,有陆启明和胡可站出来背书,他有很大的信心。

在这个年代,谁敢小瞧了东北的工业生产能力储备?

说东北的工业生产能力是全国第一也不为过,尤其是重工业企业的分布。

这里的地理位置十分的优秀,矿产资源分布均匀,十分适合重工业发展。

红星钢铁集团能凭借炼钢厂一家企业,逐渐渗透到钢铁工业上下游产业,要说没有东北的工业基础支持是不可能的。

最开始支撑红星厂完成三产工业基础发展积累的五金工业不正是借了钢城拥有完备五金工业生产基础的光嘛。

再到后来红星钢铁集团在钢城和辽东其他城市布局汽车产业、电子产业等等,在京城就不适合,在津门也不行。

所以红星钢铁集团要汲取东北工业的养分和资源,在东北这片土地发展,也要积极展开合作,将发展的红利回应给辽东工业。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春嘛。

他昨晚没休息好,中午在食堂吃了午饭便出来了,靠在后座上闭目养神。

张恩远没有跟回来,他还有其他工作要做,只有于喆一个人,这嘴就说开了。

其实于喆话很多的,是李学武这几个司机里话最密的,不说话要憋死的那种。

可当了司机以后连续吃了几个亏,也长了记性,轻易不敢乱说话。

再加上来辽东以前他姐的提醒,这车上只要有第三个人存在,他就闭嘴。

就是那种紧紧抿着嘴唇,时刻提醒自己不能说话的那种。

李学武对他还是很满意的,除了着急找对象这方面,小伙子都还行。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