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只要他搬进这间大办公室,那他的身份就侧重在了辽东工业领导小组办公室副总监的职务,廖金会还怎么管着他?
他现在是集团领导的秘书,是辽东工业领导小组组长的秘书,你廖金会只是冶金厂的办公室总监,管得着我嘛——
意思就是这个意思,所以张兢也算卖了个好,完全没有意外他的做法。
反倒是科室里几个新来的年轻人已经被张恩远这个老油子征服了。
李学武的秘书都来同他们坐在一起办公了,这足以看出李学武对他们的重视。
这几天他们还在熟悉工作,张恩远在李学武的授意下将集团在辽东的所有工业企业情况收集上来交给了他们参阅。
下一步这四个年轻人还得边学边做,各自承担起一方面的对接工作。
也就是说,工业领导小组办公室直接对接各工业企业负责人,实际上对接各工业企业的管委办或者厂办。
这间大办公室原本是办公一科的位置,就在李学武办公室的旁边。
因为科室人数不多,所以内部用木板隔出一个空间,给张兢使用。
张恩远自己选了靠近门口的位置,方便服务李学武,也方便观察过往的人。
“开会的消息今天传下去,注意反馈,尤其是营城和奉城。”
张兢点了点马宝森,特别强调了一句,而后又看向张恩远问道:“冶金厂工作会议是谁张罗的?孙副总监吗?”
“应该是,我上午跟他说的。”
张恩远点头,回应道:“廖总监还在忙实施方案的事,应该顾不及这边。”
说起来真是笑话,工作会议都要召开了,廖金会还在做方案。
工作会议的目的是什么,消息传达下去大家都已经知道了,就是要讨论并公布未来三年的工作目标、计划和实施方案。
这几天围着廖金会上蹿下跳那些人都老实了,一个个噤若寒蝉,如丧考妣。
他们怎么都没想到李学武会拿廖金会当猴子耍,还把他们给忽悠住了。
现在想要后悔都来不及,上了廖金会的恶船,就等着一起遭殃吧。
“盯一下,别出了差错。”
张兢看了张恩远一眼,别有深意地讲道:“顺便感谢一下廖总监,上午他让人送了崭新的茶柜,吃水不忘挖井人嘛。”
“是嘛,你不说我都没看见。”张恩远特别往门口方向瞧了一眼,这才回头对马宝森说道:“听见张总监说了嘛,千万别忘了跟廖总监道一声谢。”
“啊?我吗?——”
马宝森瞪大了眼睛,指了指自己的鼻子,满脑门的都是问号。
他好像听见了什么了不得的任务,就像九头虫对奔波儿灞说你去把唐僧师徒除掉这么让他惊讶。
张兢好笑地看了他一眼,没再继续刚刚的话题,转身回了办公室。
周佩兰等人刚到钢城,还不了解这边的情况,只是看着热闹。
张恩远也是等张兢走了,这才瞪了徒弟一眼,轻声说道:“你不是挺能耐的嘛,还知道给周副主管下绊子呢。”
“我哪——我那是——”
马宝森刚想解释,又不知道该怎么解释,只能委屈着团了个脸。
张恩远瞪了他一眼过后也没再说他,周永远那些人是什么德行,他早就清楚了,相信这会儿李学武也都清楚了。
就算马宝森得罪了对方他也不怕,因为这些人早晚得完蛋。
“行了,去忙你的吧。”
张恩远对小徒弟知会了一声,便低头继续工作了。
可这边马宝森还愣着,凑到师傅耳边轻声询问道:“那我还用去感谢廖总监吗?”
“感谢他八辈祖宗吗?”
——
3月1日,李学武到任辽东以后首次正式召开工业领导小组工作会议。
营城船舶徐斯年,钢城轧钢邝玉生,钢城汽车吕源深,红星电子毕毓鼎,奉城机械萧子洪,钢城飞机孔晓博,联合能源纪久征,办公室总监张兢、副总监张恩远参加会议。
在会议上他就前期对辽东各工业企业的调研情况做了通报,就集团领导对调研报告的意见和指示做了宣贯。
他在讲话中指出,工业领导小组在过去两年时间里是做出了重要贡献的,是代表了集团在辽东的最高管理机构。各工业企业在领导小组的带领下齐头并进,勇于创新,开拓进取,各工业企业为红星厂实现集团化、系统化、专业化做出了贡献。
李学武在会议上充分肯定了过去两年时间里各工业企业在董文学总监的带领下所做出的工作,这一点非常的重要。
其次,他在讲话中明确地指出红星厂在步入《三年计划》的最后一年,也是最后的攻坚阶段所要面临的调整和责任。是红星厂进行集团化最为关键的一年,各工业企业,尤其是集团布局在辽东的各工业企业在发展建设过程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
真就没有藏着掖着,李学武开诚布公地在会议上就前期所调研和了解的情况进行了强调,就一些问题进行了点名批评。
会议室内众人表情严肃,神情认真,即便他们早就知道李学武的这把火要烧起来了,心里在有准备的情况下还是觉得脸红发热,尤其是在这间办公室。
大家都是各企业的负责人,自己的一摊子出了问题,不是脸都丢尽了。
他们也都看出来了,李学武不是一个好糊弄的,也不是一个好说话的。
李学武实在是太年轻了,手段高明,不受外物所限,在集团影响力深厚。
在场众人虽然资历深,年龄大,但在他的面前没有一点还嘴的余地。
先礼后兵,李学武到任那天就请他们喝酒吃饭,算是全了同志之谊。在调研过程中虽然点出了问题,可也没有发火批评,更没有吹毛求疵,豆腐里挑骨头。
他做事非常有原则,就一些问题是要听他们的解释和意见,但也会强调原则和纪律,更是从多方面讨论解决这些问题。
李学武不把问题往下压,不武断、不自傲,已经把姿态做在了前面。
现在他们坐在这里听李学武讲问题,完全没有抱怨的心态,只能理解成就事论事,李学武真就没有针对他们任何一个。
所以问题讲出来了,也点名了,把工业领导小组的管理名义定下来了,也把往后开会和执行管理的组织纪律定下来了。
那就是开诚布公,有问题说问题,他第一次召开会议都没有藏着掖着,往后也不会,谁做的不好了,等着现场丢人吧。
与董文学在辽东做管理的时候不同,李学武一上来就摆足了姿态,是要紧抓对辽东各工业企业的管理权,没有一点商量的余地。
谁不服管理,他就要摘谁的帽子。
他们也都是集团的骨干力量,在集团内部有着多方渠道,早就探听到了集团领导的态度和相关的消息。
李学武不是在吓唬他们,从李总监往下,所有人都主动或者被动地达成了一项共识,那就是现阶段李学武对辽东工业的绝对管理权,没有人能动摇。
部陆主任已经同李怀德总监谈过话,就辽东工业的未来提出了意见和希望。
具体是怎么谈的李总监没有说,但既然消息已经传出来了,那就证明陆主任对李学武去辽东是关注的,是看好的。
这个时候谁露头谁挨打,从集团到辽东都一样,集团领导都沉默了,他们又怎么敢违背李学武的意愿。
所以集团在辽东的工业领导小组是从李学武开始真正地执行了相关的权利。
也正是从今天开始众人必须端正态度,认真对待工业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出的每一道命令,注意,是命令,不是通报。
李学武对冶金厂那几个副总监都从来没有商量的余地,对他们也是一样。
会听取他们的意见,也能听得进去困难,但命令只要下达,玩了命也要完成。
这次会议的主要目的就是确定工业领导小组以及小组办公室的地位。
其次,李学武也在这个时候宣贯了他对集团辽东工业企业发展的思路和规划。
他是站在集团领导的角度,是根据集团未来对辽东发展规划的角度制定的相关思路和规划,所有人要认真对待和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