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呵,傻孩子——”李学武轻笑着摸了摸他的大脑袋瓜,说道:“钢城就是辽东,辽东就是钢城。”
“啊?”棒梗目瞪口呆,完全摸不着头脑,只是呆呆地重复着武叔刚刚说的话:“钢城就是辽东,辽东就是钢城”
于喆笑着看了他一眼,从他手里接过行李,边往车后面走边肯定地说道:“没错,钢城就是辽东,辽东就是钢城。”
张恩远放好了行李,走过来帮李学武打开了车门子,目光也落在了这胖小子的身上。
“这孩子还真是……长得够壮实。”
要夸一个孩子总得看到他的优点,长得不好看就说有气质,看着不是太聪明就说长得壮,反正说出去的话不能得罪人,嘴里都是好孩子。
能被领导从京城带回来的半大小子,不是亲戚也差不到哪里去,一般的关系哪里就至于帮人家带孩子了。
更何况是李学武,自己的工作都忙不过来,还有闲心替别人教养孩子?
当然了,这孩子到底是不是“别人”的还说不定呢,这单位里最不缺故事。
你要问张恩远认不认识这孩子?他当然不认识,但他认识这孩子的母亲。
秦淮茹啊,只要是集团单位里的干部有谁能不认识她,招待所的所长嘛。
张恩远是怎么认识她的?
很简单,跟着领导回京,领导是要回家的,他怎么办?当然是住招待所。
以前红星厂下属分厂基本没有独立财务管理体系,来京出差住招待所不钱。
挂账嘛,只要有介绍信和出差证明,他想在招待所住多久就能住多久。
集团组织机构变革的一大特征就是一二级分支机构有了自主财务管理权限。
这一次张恩远随李学武回京,按工作外勤需要住在招待所,住、行都要钱。
任务结束,出来的当天是由招待所财务负责人给他出具消费清单和证明。
他是要拿着这份盖有公章的手续回到冶金厂找财务进行核销的。
刚开始集团是怎么运行这套体系的?
先拿钱,后核销,多退少补,这套体系在后世很多企业仍然在执行。
但李学武在设计和规划这套核销体系的时候就同李怀德和景玉农有过讨论。
按照他的意见是先申请,再执行,后核销,执行过程中所用钱票都由执行人垫付,无法垫付的要提前到财务处办理借款手续,由主要负责人签字执行。
这跟先拿钱后核销有什么区别吗?
有,两套体系有着本质上的区别,说白了就是责任主体不同。
第一套体系,执行人去财务拿钱,无论走什么手续,想的都是越多越好。
在家千日好,出门万事难嘛。
有领导要出差,让秘书去财务拿钱,只要写个条子就能把钱拿走,多少全看当事人的心情,甚至连票子都是后补的。
这就是明晃晃的财务管理漏洞。
第二套财务管理体系就是为了杜绝这种主观意愿上的错误思想和漏洞。
要出差,先打申请,谁在申请书上签字了,谁就要负主管领导责任。
首先在这一步就尽可能地规范和压缩了出差的程序和成本,把责任落在个人。
领导有任务安排,办事员拿着申请找领导签字,有了申请书才能出外勤。
申请书拿到以后有两种外勤核销办法,一个是自己垫付,一个是财务借款。
可无论是哪种核销办法,都需要以执行人个人的名义完成核销程序。
也就是说,谁垫付,谁核销,将核销主体责任落实在个人,与申请书对标。
另一个,财务借款落实责任到个人,借钱的时候要算计好,少了不合适,多了有危险,从主观意识上提高了风险担当。
其次,公家的钱总是大手大脚,这借来的钱总要小心翼翼。
这年月没有介绍信和工作证以及外勤证明当真是寸步难行,衣食住行都要依靠供销体系,所以消费票据体系很完善。
不比后世票务系统复杂混乱,这年月可听不到“要发票吗?”的电话。
再说极端一点,你出差的时候把钱和票据丢了怎么办?
那可麻烦了,票据经过多方核实还能补,钱丢了只能是自己补。
与原本互相推诿,责任不清的体系相比,第二套财务体系优点很是突出。
虽然上会讨论的时候很多领导心中都有嘀咕,可也不能昧着良心投错了票。
第二套财务体系就没有漏洞了吗?
开什么玩笑,只要是人设定的规范和体系就一定有漏洞,谁都不敢保证这一点,但更优秀的管理体系减少了成本支出,更降低了管理风险,这才是优秀。
张恩远参加工作这么久,还真是第一次出外勤,他自己都觉得好笑和荒谬。
跟现在的工作环境相比,他真不敢想象以前的自己过的是什么日子。
要是现在让他回到以前的工作节奏和生活,怕不是第一天就受不了发疯。
第一次出外勤,第一次出这么远的门,他是处处新鲜,处处摔跟头。
幸好这一次是跟着领导回京,还是住在集团自有的招待所里,出了几次差错和慌乱在招待所同志的帮助下都很快得到了解决,不然以他这样忙碌的工作需要,恐怕这一次外勤任务要搞得一团糟了。
第一天入住招待所,在卫生间里竟然找不到热水阀,完全不知道该怎么洗热水澡,恰巧他出门询问的时候碰见了正在走廊里巡视的招待所所长秦淮茹,两人这才第一次见面,第一次认识。
听他自我介绍是集团李学武的秘书,秦所长的脸上又热情了几分。
当时张恩远还不清楚这份热情代表了什么,还以为是自己借了领导的光。
直到今天要回钢城,在火车站候车大厅里又见到了那位秦所长。
只是与工作的时候不同,来送行的秦所长满脸的离别之苦。更让他惊讶的是,秦所长送儿子去钢城,竟然是请李学武照顾,这到底是什么样的交情啊。
看秦所长的爱人与李学武熟识的情况,不难猜测一定是通家之好了。
或许通家之好都不足以形容这种照顾,那就一定是世交了,世代交好。
从京城到钢城,一路上李学武依旧在忙,只是闲暇时间也对这孩子颇有照顾。
虽然不至于到问水问饭的地步,也是嘱托他按时去餐车点餐,不要饿着孩子。
一路上所见所闻,再到下车后来接站的于喆对这孩子的态度和表现,他心里愈加地笃定这胖小子一定是李学武的亲侄近辈了。
李学武上车,不用招呼,棒梗也知道跟着他上了后座,眼里尽是好奇。
于喆笑着看了他一眼,同张恩远一起上了汽车,在指挥员的示意下开下了站台,出了铁路大院便往家里走。
是李学武在上车后吩咐的,先回家,再去单位,于喆自然会照办。
棒梗好奇什么?当然是这台高级轿车,更好奇武叔现在的身份。
他也是听母亲同奶奶闲话说起武叔的工作情况,可都没往心里去。
现在他出来闯荡,早就下定决心要混出个人样来,否则就不回去了。
那混成啥样才算是个人样?
这个问题可把棒梗给难住了,而在看到这台高级轿车,并同武叔一起乘用,他的心里已经悄悄将这台车当成了人生目标。
鲜衣怒马,衣锦还乡。
试想想,他棒梗要是有一天也能像武叔这样乘用高级轿车回家,那得是多么风光,多么荣耀,多么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