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1章 谋而后动

看清楚什么?看清楚谁才是自己人。

“大学生可以用,有特殊才能的也可以。”李学武想了想,说道:“现在我需要熟悉对外贸易、工业管理、工程技术、机电技术等工作的人才。”

他坐直了身子,点点头说道:“如果能找几个实习两年时间左右的大学生最好,暂时一个领域就要一个,慢慢来。”

“你想快点来我也办不到啊——”卜清芳苦笑道:“你可真让我为难了,这就是一个得罪人的活儿啊。”

实习两年时间左右的大学生,在哪个部门不是被当成宝一样护着,养着啊。

李学武可倒好,还暂时一个领域要一个,这是真有组建自己班底的意思了。

想想也正常,以前在单位,在李总监眼皮子底下,终究是不能太肆意妄为。

但现在不一样,李学武有这方面的工作需要,就能正大光明地扶植班底。

在这一过程中,他的影响力会蔓延到整个辽东的管理体系,逐渐根深蒂固。

李怀德不知道吗?他清楚的很,但他无能为力,这就是权力的游戏。

李怀德是集团的主要负责人,但他的影响力不可能完全渗透到集团的每一个角落,上面也是不允许这种情况出现的。

所以遵守游戏规则,他必须让出一份权利,要给下面的人以施展空间。

李学武就很好地把握到了老李的心理底线,这才敢直白地交代她如此谋划。

卜清芳对这项任务自无不可,因为李学武如此信任她,也是给她机会。

说起来,能去辽东工业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其实是一个好工作。

在集团这样的大环境里,要熬出头得多少时间和成绩,但去了辽东就不一样了。

这几年都说是缺大学生,可也得相对来讲。每年引进来几百个,分散在各个单位可不就是缺人才嘛,要统筹地看呢?

年轻人早进步和晚进步是两码事,去了辽东有大把的机会,大把的岗位。

李学武要实习两年时间左右的,那就是对工作有了一定认识,掌握了一定的工作经验,有一定的职业规划和工作信念。

新大学生不要,因为他们太理想化,也太莽撞了,不懂得珍惜机会。

照着李学武的要求筛选,将合适的人叫过来一一谈话,几乎不可能有拒绝的。

这样做虽然得罪人,可卜清芳怕这个?跟李学武抱怨是为了邀功,可只要接了这份任务,她就不怕那些领导呲牙。

再凶的狗还能比得上笑呵呵的老虎?

李学武又跟她讲了几个要求,见她了解了,这才点点头说道:“说你的事。”

他就这么直白地讲道:“营城港区未来一定是集团的重点项目,距离建成还有两年多的时间,你可以往这方面准备。”

“营城港区?”卜清芳真没想到,惊讶的表情不似作伪,“徐总监不是……”

“他不可能,我跟他谈过了。”

李学武端起茶杯看了她一眼,淡淡地说道:“营城船舶未来也很重要,他一个人忙不过来,不会再揽这摊子事了。”

“那也——”卜清芳微微皱眉想要说些什么,可还是忍住了没说。

李学武听懂了,只是低眉垂目地喝着茶,并没有接她的话,而是说道:“我只是给你个建议,怎么发展还是看你自己。”

“我当然需要你的建议。”

卜清芳看向他,认真地说道:“我不知道领导对营城港区的安排。”

“你不需要知道的那么清楚,你只需要知道李总监对营城港区很重视。”

李学武放下茶杯,看向她强调道:“不仅仅是李总监,整个集团都很重视这一对外贸易的关键出海口。”

“是,我明白了。”卜清芳皱起的眉头依旧没有松开,回答也有几分迟疑。

李学武抿了抿嘴角,看她这么固执,想了想还是耐心地提醒她道:“未来集团在辽东的整个工业体系是要整合的。”

“啊?是——”卜清芳睁大了眼睛,问道:“辽东工业领导小子是要——”

“这就是我努力的方向了。”

李学武嘴角微微翘起,道:“红星厂要晋级红星钢铁集团,各分支机构早晚要重新洗牌,你的机会只有这么一次。”

“我能明确告诉你的是,无论辽东的工业体系怎么整合,营城港区都会归到集团直属管辖,这一点是绝对的。”

“明白了——”卜清芳到现在才算是真正地明白了,目光都清澈了不少。

这样看来,李学武让她准备去营城港区倒是一个最佳的选择了。

直属集团,又是集团对外贸易的关键出海口,还是扼守整个辽东工业体系运作的关键节点,在职级上就不会弱了。

是要考虑对标其他港口管理机构,集团万万没有堕了自己威风的骚操作。

就算是虚的,也会把港区的主要负责人职级与同行对齐,这样也好谈工作。

再一个,新单位也有新单位的好处,她从集团副领导的岗位上下去,也带有一定的先天优势,这绝对是正经的好事。

“还是那句话,我听你的。”

卜清芳这一句说的十分坚定,话语中有没有其他意思就不得而知了。

这工作上的信任本就是你懂我懂的关系,有些话说出来就不灵了。

“行,那就这样,你先忙你的。”李学武站起身,微笑着说道:“我去见见董副总监,刚刚这些工作就辛苦你了。”

“啥辛苦不辛苦的,能帮上你才叫值得。”

卜清芳话说的十分漂亮,笑着送他出门,嘴里更是讲道:“只要你别忘了我这份人情就行啊,否则我就只能去找李总监说理去。”

“呵呵——”李学武轻笑着回头看了她一眼,道:“李总监讲理?”

——

按照行程安排,李学武要见董文学的,这几天他是没去家里拜访。

很简单,此时两人的身份都有些敏感,除非是必须的场合,否则尽量不见面,不给别人留下什么把柄。

但在办公室见面就没人能说什么了,正经的工作关系,到哪都说得清。

同董文学见面,李学武也是有备而来,是关于他在辽东的调研报告。

其中的一份已经呈给了李怀德,但老李还在看,没给他回复。

见董文学也跟这份调研报告有关,毕竟是站在他的角度对董文学在辽东的工作做了总结。这份总结有好有坏,总得掰扯清楚,否则他回到辽东开始依照这份调研报告做调整、做工作,要寒了老师的心。

无论董文学有多支持他的工作,也避免不了人心的纠葛,事情是人做的嘛。

李学武要做事,总会要否定一些他的政策和工作,他会不会不高兴?

“你的能力和眼界一直都是李总监和我所信任的。”董文学认真地翻看着手里的报告,微微点头讲道:“人无完人,我也不是完美主义者,更不是吹毛求疵。”

他抬起头看了坐在对面的李学武一眼,道:“你不用在意我的感受,从辽东离开的那一天我就有这方面心理准备。”

见李学武要说话,他又摆了摆手讲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你能挑出我的毛病并加以改正修复,我是很高兴的。”

董文学笑了笑,说道:“我从来都没想过,也不相信你会行萧规曹随之事。”

“其实我更想省心些。”李学武笑了笑,也很坦然地讲道:“就是不由心。”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