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2章 糟糕,坏人竟是我自己?

因为是集团管委会,正是需要大家群策权议的时候,所以犯了错的张劲松和生了病的熊本成也出现在了会议室,只是低着头没说话。

“消防和保卫再多招一些人吧。”

苏维德本想看热闹的,可见列席的王小琴要开口,便截了一句,“监察总队放不下了。”

三支代表王小琴看了他一眼,见他能主动,那自己也乐得闭嘴,省的得罪人。

“消防队伍建设,可以。”李怀德点了点头,看向王小琴叮嘱道:“保卫队伍还是以加强治安力量为主,在精不在多。”

“明白,李总监。”王小琴点头,话很少。

李怀德很满意她最近的表现,尤其是在李学武的几个意见被压下来的时候,也没见她要表态,这是他最为在意和担心的。

红星钢铁集团的情况比较特殊,如果是在其他企业,管委会早被三支代表架空了。

因为李学武同卫三团的关系,王小琴来到集团工作表现的很是低调。

也正因为如此,他在同李学武的博弈中也处处透露着小心,不敢压的太狠了。

说白了,李学武手里的底牌实在是太多了,多到随便抽出来一张都算王炸。

李学武不想掀桌子,他也不能不要脸地得寸进尺。正治永远都是妥协的艺术。

“飞行器制造厂、电子制造厂、汽车制造厂、工程建筑公司、消防和保卫。”李怀德掰着手指一一数了,目光依旧在众人的身世逡巡着,好像在等下一个人的发言能多一个选择。

许是被李怀德的目光盯得紧了,高雅琴轻咳一声,主动开口道:“销售吧,销售总公司各个分公司再多要一些销售人员,两百人。”

她倒是谨慎,也聪明,没像其他人那样含糊着说,虽然答应了,但也限制了人数,没给李怀德留下发挥的余地。

李怀德看了他一眼,好像也注意到了人数的问题,开口强调道:“明年销售工作是集团的重点,多培养一些后备力量也是可以的。”

说完,也不等高雅琴反应,便加码道:“两百人不够用,五百人吧。”

开会呢,还是卖菜呢,这玩意儿还得讲价的?高雅琴也是哭笑不得,只能点头认了。

“销售五百人,精细岗位工人两千吧。”

老李开始定调子了,看着手里刚刚做的笔记边写边安排道:“消防和保卫两百人。”

“建筑公司这边……”他抬起头看向薛直夫,似乎在等他的意见。

这个时候说还能主动一点,真让老李自己讲,说不定就没有回旋的余地了。

“两千人吧,条件是男生。”

薛直夫点点头,强调道:“建筑队的条件还是很辛苦的,招工的时候要提前交代好。”

“明年是三年计划的收尾,工程管理很关键,两千人有点少,多加点吧。”

李怀德对薛直夫的态度还是很尊重的,不比对高雅琴这位新同志那么直接。

他想了想,开口说道:“两千五百人一定能吃得下,多给你招一些高中生培养培养,以后还得指望他们支撑起建筑这一摊子。”

话已经都说到这了,薛直夫还能讲什么,多五百人就多吧,他这边想办法安置下来。

“五千两百人。”李怀德又把视线瞄向了其他人,好像在狩猎一般。

“文艺出版社这边是今年刚刚完成扩招的,本身也没有实现盈亏平衡。”

谷维洁开口道:“教育和医疗管理局更没有给中学毕业生的安置指标。”

“联合学校这边搞一期春季招生,初中和高中两千人,培训半年参加统考。”

李怀德用不容置疑的语气安排道:“合格的晋入上一级学校,不合规的按规定处理。”

按规定处理?怎么处理。

如果这一批两千人的招生有一半生源在统考中不合格,难道还要做退档处理?

李怀德这是病急乱投医,谷维洁刚想反驳,却见他已经把这件事定了下来。

会议室的气氛有些凝重,老李有些霸道的行为让本就不想说话的人更不愿意开口了。

不开口并不等于没安排。

李怀德看着笔记本上七千两百人的数字还嫌不够,目光又瞟向了张劲松。

“劳服公司还能安置五百人,多一点都不成。”张劲松语气坚定地说道:“再多只能往能源总公司那边安置,矿工、电工、管网。”

“有总比没有强,一千人吧。”

李怀德听得出来他语气里的强硬,可还是给他的需求翻了倍。

“高中生还是很金贵的,协调一下生产那边,严抓考核,加大分流力度。”

这意思是拿高中生换岗位工人,再把淘汰下来的岗位工人安置到条件艰苦的岗位上去。

张劲松抬起头看了他一眼,想了想还是没说话,这一千人可不是今天会议最多的。

“资金结算中心和联合储蓄银行这边再要五百名财务人员,可以自己培养。”

景玉农看出来了,今天这会议是人人有份,她既然跑不了,便只能主动提要求。

李怀德倒是没为难她,无论是财务还是人事,没有一定的专业程度是干不了的。

即便是培养,投入的精力和财力也实在是太大,所以她说五百人就五百人了。

八千七百人了,李怀德心里是想凑出个整数来,也好跟上面要功劳。

“李学武,就剩下你了。”

他还是把目光定在了李学武的身上,道:“综合管理部没有指标,你联系的单位还是很多的,挤一挤,想想办法。”

“秘书吧,再培养一些。”李学武早有准备,直接开口道:“招待所和国际饭店再安排一些,三百人?”

“嗯,三百人。”李怀德想了想,没敢给这个数字翻倍,出了问题还得他自己处理。

“文学同志不在京,辽东工业那边也说的差不多了,就给他留一千人的指标吧。”

他点了点笔记本上一万人的数字,心里满意地说道:“这个工作还得请维洁同志和玉农同志辛苦一下,尽快拿出个章程来。”

“这里我也强调一句,不能光看厂职工子女的身份,还是要强调能力和学历。”

李怀德郑重地讲道:“按报名材料卡条件,有高中毕业生优先录用,再考虑初中生。这可能是咱们集团最后一次人事补强了。”

***

这话说的也不无道理,只是三年教育规划,今年已经是第二年。明年招生结束,联合学校将不会再进行社会统招,压力还是大。

为什么?

今年过去了,明年过去了,后年,也就是 。

这一次的一万人有八千人要分配到岗位上,只有两千个指标能进校园。

八千人,已经严重挤压了未来的岗位空间,联合学校的毕业生分配也是个大问题。

老李这般操作属于是拆了东墙补西墙,全然不顾以后怎么办。

而且这次会议上根本没有讨论工宣队的问题,谁不知道这是个关键。

老李是忘了还是故意的?

散会以后,班子成员互相看了一眼,最终的视线是落在了李学武的身上。

只是李学武表现的十分淡定,看不出什么意图来,可谁又能忽视了这份威胁呢。

名义上工宣队是归谷维洁主管,实际上也是谷维洁在负责,可实际负责人呢?

今天早晨,何雨水的资料已经摆在了集团领导的案头上,她被查了个底朝天。

人事资料上看不出什么问题,可有心人早就通过秘书了解到她同李学武之间的关系。

当然了,这关系也法上纲上线,谁能计较邻居关系,两人的单位又不需要回避。

这就很麻烦了,工宣队左右毕业生的安置和分配,完全掐住了厂职工的命脉啊。

集团班子成员倒是不虞自己的子女会被影响和安置,可他们无法保证单位所有人啊。

……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