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1章 光学会动手了

穆鸿雁家里的情况同他们家一样,都是行伍家庭,只不过是在蒙内发展。

其实说起来,家里几个子女总要分散一些,否则出了什么事,一连一大串。

姑爷在地方企业,小儿子没办法了,已经在部队上了,找对象最好也在地方找。

所以综合来看,他们对周瑶是满意的。

这一次顾延回来探亲,直白地跟单位提了看对象,就是准备要订婚结婚的。

丈母娘打来电话,想要请李学武劝说顾延,带着对象去金陵一趟,见见父母。

李学武也是这么个意思,这年月处对象没有长年累月的,像是后世那种处7年都不结婚的真的非常非常罕见。

要依着他来看,处7年都不结婚,那就不是谈恋爱,纯粹就是生活搭子,随时都能散伙。

结束这样恋情的姑娘你敢要?

不能说是二婚吧,可比二婚也就差一张离婚证了,有的孩子都不知道打了几个。

顾延和周瑶的情况特殊,处了四五个月,也该有个定论了,他这当姐夫的便成了家长。

你要问他姐?

恐怕顾延的心里都明白,他姐才不会担心他会不会打光棍,或者什么时候结婚才好。

有的时候你说他跟姐夫关系更好,这不能全赖他。

——

“业务那边的工作也要咱们来管?”

卜清芳路过李学武的办公室,见屋里没有旁人,便是门都没敲就走了进来。

依照两人的关系,这些细节当然不用在意。

能源总公司那边终于理清了头绪,纪久征也是主动来集团做了检讨和汇报,算是保住了自己的位置。

卜清芳为什么这么晚才调动,就是等等看,集团的领导也在看,纪久征能不能稳住阵脚。

他要真扛不起来这个重担,那李学武早说过的,会安排卜清芳来委办的话就不算数了。

李怀德会用卜清芳顶替纪久征,出任能源总公司的总经理。

为什么要留住卜清芳这张底牌,原因有二。

一是能源总公司的重要性,二是卜清芳这张牌真的很能打。

三十多岁的女人,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真要想进步,她迸发出来的实力绝对比纪久征强。

不过这个机会没了,卜清芳自己也不愿意下去担任总经理,她早就准备接副领导了。

从宣传处经理的位置上一跃成为综合管理部经理,这也算是一种跨越和进步了。

再有,她还担任了副领导的职务,比一般的经理进步可快多了。

不过这么进步,也是有弊端的。

首先,她是女干部,天然的带有优势,也带有岗位要求的劣势。

比如业务口就不会用她,女同志下一线,还真就压不住下面的干部。

她能进步的方向只有宣传、组织以及办公室。

现在看来,卜清芳比其他人更快一步完成了经理到大部室经理的步骤。

可实际上她这也算是揠苗助长了,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都会卡在这个位置上。

除非有大机缘,否则副领导是不会直接晋领导的,她算是顶到天板了。

体制内工作,进步的时候一定做好规划,千万不能贪图一时痛快,否则追悔莫及。

当然了,卜清芳不是职场上的雏,对自己的职业和未来有着充分的认知和计划。

未来一段时间是不能进步了,可在综合管理部能干的事就多了。

这个部门协调了全厂,乃至是全集团的各个角落,站得更高,看得更远嘛。

再说了,她现在也算是李学武的兵了,她把自己的机缘押在了李学武的未来上。

有人说这是赌徒的心理,可身在职场,站队也好,表态也罢,不都是赌嘛。

在卜清芳看来,李学武提她做副手就是来做事的,也是稳定后方的。

先做事,后稳定后方。

这话怎么讲?

现在已经是九月份了,李学武要利用最后的一段时间布局集团各项工作。

他需要一个执行力非常强的副手,且是被他信任的,能将一些关键工作交出去的人。

所以卜清芳来了,两人相处了快四年,早就有了一定的默契。

你要说卜清芳对他有多忠诚,这不一定,职场之上千万别信忠诚二字,都是虚伪的。

因势利导,卜清芳选择押宝李学武,不是看重他的能力和职务,而是势。

李学武在集团内部有势力,在仕途上有上升的冲劲,这才是被她看重的。

似是李怀德那般,不懂行的小年轻趋之若鹜,恨不得把马屁拍出来。

这倒是很正常,年轻人想要进步,直接拍李怀德的马屁就行了,但她卜清芳不行。

到了她这个位置,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李怀德在红星钢铁集团还能工作多少年?

这个问题恐怕没有人说的准,但大家都知道,李总监早晚是要走的。

李总监走之前这些年,和走之后的一些年,谁能留在集团的时间更久?

不出意外的,应该是李学武。

而且看李总监的意思,是要把李学武培养成接班人的,以保证集团的整体政策延续。

所以,押李学武没错的,包的。

卜清芳用拍李学武的马屁吗?当然不用,李学武用她来是做事的。

就像现在,她不用在意工作中的细节,只要把李学武交代下来的工作以及日常工作承担起来就好了,给李学武更多的时间做布局安排。

“我都说下面那些人都是你惯的。”她把一份文件放在了李学武办公桌上推了过来,道:“只学会动手了,没学会动脑子。”

“那这么说,我也有责任了?”

李学武好笑地摇了摇头,接过文件看了看,却是圣塔雅集团第三艘万吨巨轮的项目书。

第二艘万吨级散货货轮已经完成了远洋试航,正式完成了交付任务,第三艘的建设任务开始了。

红星钢铁集团与圣塔雅集团的框架合约基本上已经谈完了,相关的业务也早就开始了。

造船顶账,是同圣塔雅集团补偿贸易里的核心业务,这里也能看得出圣塔雅集团的聪明之处。

给内地输送了这么多的机械设备和生产技术,能换回什么他们还真就不好挑选。

要用商品和原材料,那直接采购就行了,何必兜这么大的圈子。

巨轮,只有巨轮才是最保值的。

这些货轮会被租赁给远在港城的航运商,既躲开了国际贸易中探查的视线,又落得了实惠。

这一次提交上来的,关于第三艘万吨级货船,圣塔雅集团一改常态,没再要散装货船。

“这是要做内地航运吗?”

李学武眉头一挑,圣塔雅集团竟然要集装箱货船,在这个时候集装箱码头可不多啊。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