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合成营装备必须以低于成本价供应给他们,如果效果显著,随后的订单也不能超过平均订单价值。
也就是说,阿特团伙用每年的贸易量和合成营后续采购价为筹码,赌他们没有看错李学武的梦想。
一旦合成营创造出了优秀的价值,那他们会快速地从小卡拉米成长为中规模卡拉米,那可是迈了一大步。
既然已经谈成了今年 ,为啥高雅琴还说他是隔山打牛呢?
很简单,阿特他们也不是傻子,协议做了特别期限限制,先进的坦途汽车、新型的武器装备、三种直升飞机等等,要在两年内看得见,并且附录在合成营清单内,能够真正地采购到这样的先进装备,而不是减配。
无人机当然不可能在期限内,这玩意儿世界上都正在研究,只能做补充要求。
李学武给了上官琪 ,就算她完成任务了。
同样的,在协议中红星厂也承诺,一旦出售无人机,必须给阿特他们谈判的机会。
就是不知道二十年后的阿特在哪了。
隔山打牛打的不是阿特,而是圣塔雅集团和三禾株式会社这两个与红星厂深度技术合作的老狐狸企业。
红星厂不缺少出口型订单,更不缺少产品倾销地,甚至基础工业产品和较为落后的工业产品也能找到出路,是时候给他们上点压力了。
——
说到压力,其实最近上官琪的压力就挺大的。
不说如火如荼正在建设的kh-4直升飞机生产线,就只厂里又传来了直升飞机制造厂扩建的好消息。
红星厂将同法商圣塔雅集团合作引进法国先进的美洲豹运输直升机和云雀武装直升机。
当然了,上官琪不是恨红星厂发展太快,而是恨自己的项目发展的太慢了。
领导提出的四轴小型无人机研究项目进展缓慢。
她甚至一度怀疑领导是不是搞错了,这种小型无人机的研发方向是错误的,或者说没有足够的能力。
搞科研的反思没成功的理由无非就两个研判方向,一个是自己错了,一个是时代错了。
直升飞机制造厂连建三条生产线,投资超过了八百万,可领导给无人机项目批了五百万的预算。
也就是说, ,也得把这 。
。
可做项目不能凭借上阵父子兵来提振士气,毕竟项目里也不仅仅是他们一家人,还有其他技术大佬呢。
拿着高工资,享受高待遇,用着新设备,可研究成果却寥寥无几,对比发展愈加迅速的其他项目组,尤其是直升飞机建设和科研项目同行,深感愧疚和无力。
几个项目组里都有来自原单位 ,平日里低头不见抬头见的。
虽然互相不会提及各自的研究领域成果和方向,可厂报上刊登的消息就足以证明谁做的更好,谁选的更好。
当初她按照李学武的要求,从 。
现在不仅被挑剩下的同事给了她压力,就连被她挑选来的研究员也成了她的压力来源。
她经常会愧疚,觉得不如一边,又对不起另一边。
年纪轻轻的她就承担了这个年纪不该有的压力,日渐憔悴,可又不想麻烦父母。
中午饭后,不知怎么的,便从科研所食堂走到了主办公区,上了三楼找到了正准备休息的领导。
“呦,稀客啊,来,进来坐。”
李学武鞋都脱了,刚在简易板床上躺下,便见到了踌躇着站在门口的宝贝疙瘩。
能在未来带来几百上千亿市场的项目负责人,可不就是红星厂的宝贝疙瘩嘛。
“对不起啊,领导,我打扰您休息了——”
直等走到李学武办公室门口了,听见了对方的招呼,上官琪才回过神来,瞬间脸红了起来。
李学武却是没在意她的突然到来,也是看出了她的犹豫和满脸的憔悴。
他也知道搞科研的很辛苦,但也不至于这么拼命吧?
去年第一次见上官琪的时候她还像个十八九的大姑娘,现在一看都快成二十八九的阿姨了。
这是科研,不是嗑命啊!
“打扰就打扰了吧,见到你我彻底睡不着了。”
李学武用一句玩笑话瓦解了上官琪的尴尬,没有假客气,倒是真真诚。
“我现在没有专职秘书,你要喝什么得自己动手了,”他穿上了拖鞋站起身,整理了衣服抬眼示意了门口的茶柜说道:“有红茶和咖啡,喝哪个自己泡。”
“不麻烦了,我不渴。”
上官琪感受到了李学武的平易近人,干笑了一声,说道:“刚吃完中午饭,不知道怎么的就来您这了。”
“说明你有话要跟我说呗,”李学武笑着走到了门口,弯腰捡了咖啡桶出来,玩笑道:“总不能是心里想着我,腿就跟着来了吧?哈哈哈——”
上官琪真是没想到,平时看起来很严肃的领导竟然还有如此幽默开放的一面。
似是这种玩笑话,以前在阿美莉卡上学的时候,同学之间自然是不防备说笑的,但回到国内以后……
她从未见到过像领导这样风趣又有风度的男人。
“我是跟你开玩笑呢。”
李学武动手给她泡了一杯咖啡,给自己则是在茶杯里续了热水。
两只手端着走到了沙发旁边,摆放好了,这才看向了犹自站在茶几旁的上官琪,“坐吧,来都来了。”
“谢谢——”上官琪在他坦然温和的目光中放下了所有的尴尬和紧张,矜持着点点头,坐在了长沙发上。
李学武的新办公室很小,比较保卫楼那边差远了,连最起码的休息室都没有。
他是喜欢午休的,每天都要睡 。
睡眠质量很好的他,只要一躺下,便是深度睡眠。
醒来后一杯红茶醒醒脑,一整个下午必然是精力充沛,活力四射。
主办公楼建了快有二十年了,还是 ,机关工作绰绰有余。
可来到了二十年后,机关管理的规模不断扩充膨胀,原有的主办公楼早就不堪重负。
红星厂在最近十年内又围着办公区大院其他三个方向分别建了四栋大小不一的办公楼。
最小的是保卫处原本的办公楼,李学武当主管的时候换到了同在门口方向的新办公楼。
最新的是主办公楼左手边原谠委楼,才建成不到两年,结果楼还没用几天,谠委结构没了。
有胡说八道的厂职工瞎传,说这栋楼封闭了办公区的风水,堵了杨领导的命格,结果他下去了。
还说李学武之所以能三年三个台阶,就因为他在保卫科主管的任上促使了保卫楼挪到了新楼。
老话不是说嘛,树挪死,人挪活,结果李学武一年一个台阶,一步一个脚印,现在都成厂领导了。
可惜了,厂领导的办公条件都还没有保卫经理好呢。
保卫处用的是新办公楼,虽然在大门旁,位置一般,但胜在宽敞,李学武的办公室更宽敞。
上官琪没少去,经常去签费用,找李学武要钱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