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7章 没事,下辈子注意点

他献殷勤也是有目的的,一方面是想知道李学武接下来的工作安排,对管委办的工作的布局。

另一方面则是窥探李学武对人事工作的态度,从他身边人的安排入手最适合。

只要问清楚李学武对彭晓力的安排,基本上就能确定接下来对几个科室的人事安排。

此前李学武负责组织协调工作,师弱翁负责了厂务工作,也就是具体科室的管理工作。

一科和二科是师弱翁负责的,三科和四科是敖雨华负责的。

现在师弱翁被处理了,敖雨华去了人事处,科室的管理工作暂时是由李学武来负责的。

但因为办公地点的缘故,李学武对科室的组织建设工作抓的很紧,对日常管理放的较松。

梁作栋和白常山来了以后,也没真正地接触到科室的具体管理,只是作为委办的领导参与了管理工作。

就在昨天,李学武召开了管委办的组织工作会议,确定了副主任的分工。

比较以前做了特别的调整,梁作栋负责一科和三科,白常山负责二科和四科。

委办的四个科室,对应的服务方向也是不同的。

作为主管副主任,确定了主管科室,也就确定了接下来的职责。

“我还没来得及问他呢,等等再说。”

李学武面对梁作栋的试探视而不见,打算吊着他们一阵子,省的不知道大小王。

几次的回答都用了不着急,慢慢说,等等再说的词语,就是不想让对方接近自己,明显地制造距离感。

以前大家都是副主任,可自己是保卫组的组长啊。

是谁让他有了勇气敢在自己背后搞小动作的?

鲁迅曾经说过,裙子大了什么鸟都有。

李学武对这种人不会惯着,该敲打的就要敲打。

因为留着他们耍态度、涨能耐也没有用,最近他又不打算坑谁。

当然了,梁作栋的小动作是谁给的勇气他也知道。

当老鼠嘲笑猫的时候,它的身旁一定有个洞。

当一个人明目张胆欺负你的时候,他的身边一定有条狗。

规则范围内较量一番拳脚他不会生气的,但要敢在他身上耍阴招,那他只能说:没事,下辈子注意点。

——

亮马河畔,杨柳岸、春浓涨。

得传报、通勤客船,平安首航。

三月中旬,于去年四月份立项,五月份由营城船舶设计并开始制造的中型客船于上个月下水试航。

而就在今天,由营城造船厂码头始发,直达红星厂亮马河生态工业区河畔码头的【红星-客甲】客船终于在一众期盼的目光中缓缓靠岸了。

亮马河工业区最先开始动工的其实不是联合学校,而是亮马河沿岸以及航货运码头的整修工程。

直到现在,这项工程都没有彻底完工。

亮马河生态工业区未来会用到很多的水资源,面对着京城日益紧张的地下水紧缺的情况,红星厂不能再完全依赖地下水和团结湖的小范围循环系统了。

当然,打造的生态水循环系统因轧钢厂整体迁移的缘故,而削减了用水规模。

但在建的小型火力发电站也是一个用水大户,包括生态工业区为绿化等水应用而预埋的用水管道。

水循环就意味着水应用和水治理,凑巧,亮马河工业区所在的河段正是东城其他小型水系汇集于此的节点。

也就是说,亮马河工业区处于亮马河的一端。

河道拓宽会失去大型船舶的承载能力,但为了更好地规划和建设工业区,红星厂不得不拓宽河道。

在不能设置堤坝的前提下,唯一的办法就是在拓宽河道的同时加深河道,这样还能聚集更多的水资源。

所以,从这一端开始,一直到工业区的边缘位置,河道越来越窄,越来越浅。

中大型客船从营城行驶到这里完全没有压力,相比于铁路运输,船舶有着更为便利的一面。

在舒适程度上也能给旅客带来更多的享受和体验。

李学武站在码头上,看着船舷上正在挥手致意的红星厂职工,不由得露出了微笑。

他转头对着主管后勤和服务工作的副主任张劲松说道:“为了能让它停在这里,厂里的工程建设部门可是费了好大的力气,不过一切都还顺利。”

“如您所见,它能带着 。”

“嗯哼——”张劲松并未表现出足够多的惊讶,点点头问道:“它确实足够令人震撼,然后呢?”

见李学武微微眯起眼睛,疑惑地看着他,则又补充到:“从京城到营城,坐火车也就一天半的行程吧?”

他挑了挑眉毛,问道:“如果效果同等的话,咱们厂为何要费巨资造这样一艘大家伙只是用来通勤呢?”

这么说着的时候,他的眼睛是看着李学武的,手却示意了正在靠岸的船舶方向。

到这会儿,李学武已经看的出来了,张劲松对于客船项目是不太满意的,至少是不愿意多这笔钱的。

“确实,一艘这么大的船,至少了咱们几十万的造船成本。”

他并没有同张劲松争辩,也没有给他解释为什么要造客船,并且运营客船,而是顺着他的意思说了几句。

“还有这里的码头。”

张劲松指了指脚下,看着眼前的船舶有些痛心疾首地说道:“红星厂正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哪哪都需要经费,可百十万资金却都砸在了这里。”

他叉着腰,望着两岸新栽种的杨柳,施工的现场,以及碧蓝的水面说道:“我很痛心于这种浪费啊。”

“我们厂的有些干部还是没有割干净享乐主义和资本固化的尾巴,还是在搞以前有奶便是娘那一套。”

“没错,您说的对——”

李学武很认同地点点头,看着下船的职工,那一张张笑脸和喜悦,听着张副主任的话很有讽刺意味。

“不能再这样下去了。”

张劲松很是认真地讲道:“以前的政策和规划我不管,既然现在是我在负责后勤和服务工作,那就必须整顿这种恶劣的现象,把尾巴割干净。”

“嗯,我完全赞成您的意见。”

李学武再次点头附和了他的话,如果不是在码头上,身后还站着许多干部,他甚至都想鼓掌了。

两人站在这说的这些话,听的后面那些人频频皱眉,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航运项目是营城船舶主动申请立项,是经过财务和多个部门审核和调研才下的决定。

运营的主体暂时还在营城,只是张劲松主管后勤和服务工作,所以这也是他的主管范围。

那么问题来了,这个项目当初是谁提出来的呢?

没错,就是站在张劲松身边,不断附和要取消这个项目的秘书长。

不知道发生了什么的人一脸懵逼,了解实际情况,了解这个项目的人则是目含深意。

哦吼——

红星厂的管委会刚刚配齐了班子成员,纷争和矛盾来的也太快了。

当着秘书长的面否了他以前的工作和项目,张副主任可真是一个……小可爱啊。

是该说他正直无脑好呢,还是说他急功近利好呢。

不用他们说,营城船舶管委会主任徐斯年从船上下来了,随同的还有一些造船厂的干部。

“张副主任,秘书长。”

徐斯年一身行政套装,满面红光地走过来,同来参加首航仪式的厂领导握手打招呼。

他似乎没有注意到张副主任的态度,借着现场敲锣打鼓的氛围便开始做起了介绍。

“……船长 .6米,型深8.4米,吃水6米, / ,航速 ,载货量 ,航线最远从钢城至京城……”

张劲松刚开始听徐斯年的介绍还有些淡漠,即便是努力做出认真参加活动的样子,还是难掩消极和不耐。

他是打心眼里不喜欢这个项目,更不愿意费更多的精力和资金来维持一艘只能运输职工的交通工具。

但碍于营城船舶的重要性,看在徐斯年也是资深处级干部的面子上,他得做出一副认真的样子。

只是听着听着就不对头了,李学武刚刚提到的九百人他听到了,怎么特么还有两千吨货物的运输能力呢?

还有,续航能力 ?

“载货量 ?”

“是这样的,张副主任。”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