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2章 丰衣足食

还是说我干多少都是输啊!

李学武可真没有那么多的心思,挑这几样礼物完全是怕她带回家里被她爹妈误会了。

后备厢里就那么几样东西,总不能送鱼送肉的吧,那不真成了上门女婿了嘛。

干货,干巴巴的没货。

李学武暂时没有吃了这个小白的心思,他又不是走地炮,逮着一个相中一个。

相中一个不是目的,过程也不是目的,目的是你好我好大家好,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开着汽车从院里出来,很明显地观察到了与往年的区别。

李学武眼睛很够用,而且思维敏捷,最能发现常人不注意的地方。

这也是他能在工安部里挂着一个刑侦专家名头的原因。

当然了,这名头不怎么值钱,真就只是一个名头而已。

有的时候有用,有的时候没用。

李学武只一走一过便发现了今年过年,以前是小崽子,现在是老乒的群体有钱了。

别问为啥老兵变老乒,现在还坚持着大学习和理想事业的,多半是瘸了一条腿的。

这里说的有现实情况,也有心理上的情况,阅读理解就好,不用过分解读。

你要说他们人人都有一台二八大杠,四处潇洒和逍遥去,这不准确。

其实大院里也有生活困难的,家里孩子多的,父母挣钱少的,老的有病有困难的。

或者是老家有穷亲戚的,这个最要命了。

后世不理解,为啥城里上班的干部要给老家的哥兄弟寄钱养活他们。

这里面的情况复杂太多,几千年的人情世故,哪里是一两句话能掰扯清楚的。

反正就李学武知道的,这个圈子里能拥有一台自行车的,不占大多数。

这里还得说自行车无论是爹妈的,还是他自己的,能拿得出手的全算上也不多见。

影视剧里啥样的都能骑一二八大杠,那可能是后期了,或者为了追求节目效果。

但真实的,自行车不好买且不便宜。

在这种情况下,李学武从大院里一进一出的工夫,竟然看见了三台彗星摩托车。

就说是新年期间,就说是小崽子们院里炫耀,但说实际的,这份保有量属实不低了。

有的老乒连自行车都没混上了,一些人已经骑上摩托车了,你就说今年的老乒圈子变化大不大。

跟俱乐部那会儿,赵老四给他介绍,今年对于老乒圈子来说,可是个肥年。

挣的多的请客,挣的少的,或者没挣着钱的跟着捧场混吃喝。

老莫都不过瘾了,真挣着钱的那些家伙顿顿都去吃烤肉,真是年轻往海了造啊。

有人编了套顺口溜:

有车有钱,潇洒过年。

新衣新鞋,去当姑爷。

这些小崽子们兜里有点钱可劲儿地造,一个个的全是新装备,出去都晃人眼。

有这份资源的独属老乒圈子,你就说顽主那一圈的人受得了受不了。

有顽主立事的,能来歪钱,这年过的也带劲,美着呢。

不立事的,又舍不得辛苦和京城的潇洒,不愿意跟着前辈们出海奔前程,那就只能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了。

怎么个丰衣足食法呢?

抢呗,瞅准了谁穿着新衣新鞋呢,上去就扒就抢,抢来了就是你的了。

老乒们好面子,就算是被当街扒光腚了也不会报案的,只会憋着劲找回场子。

所以年节下的,胡同子里,或者就是大马路上也不平静,时不时的便有小玩闹们一哄而过,不知道又出了什么事。

——

“我们那科室可好玩——”

李学才倒骑着椅子,趴在椅背上给二哥几人介绍道:“新来的张大夫以前是给人修鞋的,现在招到医院里来给人拔牙,哈哈哈!”

他自顾自地乐呵道:“你还别说,论用钳子的劲儿啊,老大夫都不如他的手劲好——”

“医生资源流失的这么大?”

李学武见父亲没有笑,还微微皱着眉头,便主动问道:“中医院的情况严重吗?”

“嗯,不太方便了——”

李顺说的很含糊,倒不是瞒着儿子,只是他性格使然,不会轻易说闲话、说全话。

李学才养气的工夫没有父亲到家,这会儿听见二哥主动问起,更是坐不住了。

他挑着眉毛主动介绍道:“各科室的情况都差不多,十个有九个都下乡去了。”

“全院能找出做手术的大夫不足一个巴掌数,这还是在我们医院呢。”

“这么严重?”

李学武的眉头也是皱了起来,对比红星厂的医疗条件,地方的医疗问题太矛盾了。

红星厂现在真敢说饱和式医疗了,就连工程队都有驻地急救医生,这配置谁敢说有。

这还得得力于李学武下手狠,下手早,谷维洁真信了他的话,狠狠地捞了一把。

当时担心出问题的,或者自查自纠,知道自己出身和经历扛不住的,面对红星厂的橄榄枝纷纷主动报了名。

那个时候管理比现在还要混乱,谷维洁叫人事处拿着工作关系调动函一调一个准。

管理人事的都不是原来的干部,而是一些小年轻,恨不得把全院的老同志都给踢出去,好给自己腾地方。

要不韦再可怎么说去教育和医疗管理局要感谢李学武,感谢谷维洁呢。

他去这个部门纯粹是捡便宜的,李学武布的这个局是给卜清芳的,可惜老李下手快了。

卜清芳有些遗憾,可也没说什么。

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谁让她期期艾艾,犹豫不决来着。

以前觉得能搏一搏大部室,现在大部室上不去了,奔分公司一级的差了点事。

因为下手狠的那些人根本不展望大部室,一直在朝着分公司而努力。

所以现在卜清芳尴尬了,女同志差一步可就差太多了。

就算她有年龄和性别上的优势,可奈何没有合适的位置啊,能怎么着。

爷几个凑一块堆儿了,年前这会儿消停儿,算是一年到头能说能唠的这么一回。

李学才讲了中医院里的情况,又说了赵副院长的困境,最后感慨还是早上山那些人捡着了。

可不就是捡着了嘛,挂着支援锻炼的名头,早去两年,没受苦没遭罪,等风头过去了,还不是他们先回医院里。

这里还得数父亲李顺捡的便宜大,不知不觉的,已经混成了中医院在红星村项目的负责人了。

主要是人才流失的太严重,就是李顺这样与世无争的都要披挂上阵,你就说吧——

李学才说完了苦闷,再想说笑话已经索然无味,自己也觉得心里不舒服。

他不说了,轮到大哥说起了一监所的电子厂,以及红星联合学校职业技术学院即将开设电子工程系的事情。

这方面父亲李顺不是很懂,只在一边捧着茶杯听着。

李学武和李学才是懂的,尤其是李学武,对这方面有着绝对的“前瞻性”。

职业技术学院开设电子工程系,还是李学武建议和筹划的呢。

景荣也是下了很大的工夫,从华清和燕京请了不少的专业大拿来筹备课程。

红星联合学校搞电子工程系是有基础的,因为厂里有电子电器工厂,更有相关的科研所。

电子工程系有三个专业,半导体器件、计算机和无线电。

知道为啥能在这个时候赶着进度地追开了一个系吗?

不仅仅是电子厂需要这方面的人才啊,飞机制造、汽车工业和无人机的研发都需要。

李学武想搞无人机的心思绝对不是头脑一热,费了那么多的精力,笼络了这么些个专业的人才,不惜重金购置了电脑和各种设备。

在这个时期,这个时代,其实国内是有很多领域是具备追赶潜能和机遇的。

这个时代一直到两千年,因为资金砍下去的项目不计其数,这里可不止是滥竽充数的。

李学武很想劝大哥从事这方面的研究,他有这方面的科研基础,真要是混成了大拿。

这么说吧,十年内掌握了无人机的核心技术,那么他就是国际上相关领域的大拿。

嗯,三十多岁的大拿,怕不怕。

李学武这辈子还有机会出国,他要混成了大拿,那是一辈子都别想出去了。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