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7章 用说的这么直白吗?

顾宁也是一样,平日里都是医院里发的服装,只有在家的时候,才会换上裙子。

可也不是裙子,是部队制服里的裙装,前些年的制服。

瞧这两口子出门,看得出来是干部,但看不出来多有钱。

无非就是衣服上没有补丁,衣袖上没有磨出来的线头罢了。

多有钱,看吃?

这倒是能看得出几分来,可李家一直都不困难,尤其是在吃上面。

李顺挣的工资并不少,七十多块钱,养四个孩子不困难。

可钱都哪儿去了?

一部分要存起来,给三个儿子说媳妇儿用。

大部分都用在了吃上面。

尤其是前些年,众所周知的原因,城里是没特别短粮,可实际上也并不多粮,全国上下扎紧裤腰带啊。

当爹妈的,自己裤腰带可以使劲勒,舍得勒孩子的?

那些年,李家的议价粮可没少买。

啥叫议价粮?

就是前些年物价水平不稳,粮食供应不足的时候,特别提供的议价商品粮。

不限量,不用票,比正常粮价高十倍,随便买。

不仅仅是粮食,还包括了肉食和其他副食品。

你说这钱哪去了,三个大小伙子,噌噌长大个。

这院里哪有一米八几的大个子啊,李家有仨。

一般人家说养姑娘白费钱,可李家不这么想,李雪的身高也不矮。

老太太讲的明白,穿好穿赖,都是外在,吃饱穿暖,才是实在。

住对门的闫富贵以前老说李顺不会过日子,这钱都成了粪了。

可不是嘛,钱买粮食吃,吃完不都拉出去了嘛。

他就不这么想,有钱多攒攒,兜里有钱,心里不慌。

所以你看,闫家几个孩子,可比不上李家几个孩子长得好。

最高的还是闫解成,可比李学才都不如,跟李雪差不多高。

长子嘛,吃的自然好一些,生出来的时候就这一个,喂得也多。

可惜了,长得高,死的也早。

等再往后就不行了,家里孩子越多,伙食状况越差。

你看闫解旷长得,就跟小土豆成精了似的,他能长高嘛。

这院里舍得给孩子吃的,还有两家。

一家就是傻柱家,你看傻柱他爸跟着个娘们跑了,可跑的那一年雨水已经大了,小时候没短了她吃的。

你想吧,厨子家能少了吃的?

所以你看傻柱的个儿不算矮,雨水的个儿也不矮。

甭说傻柱的个不高啊,他在这院里算是平均身高往上数了。

还有一家,贾家。

大脸猫棒梗,这小子从小就不缺营养,甚至都有点营养过剩了。

这年头,谁家要是养个小胖子,都得说他爹是干部。

因为不是干部家的孩子,吃不了这么胖,没有油水咋胖。

可你瞧了,大脸猫都十二了,腮帮子上的肉还没甩下去呢。

当然了,吃的好坏是一方面,基因上也有限制。

父母都是矮子,要是生出个一米八几的大高个,那是得查一查的。

除非脸部特征很明显,否则很有可能是隔壁老王的。

“李处长,没出去啊?”

“刚回来没多大一会。”

李学武从家里出来,正撞见葛淑琴抱着孩子进院。

如果对方不打招呼,他也只当是没注意,更不会在意。

倒是葛淑琴,上班了,孩子大了,明白了许多事。

以前要见着李学武,不是躲了就是低头走过去了。

现在见着,必然是要主动打招呼的。

“这是抱孩子出去了?”

李学武看了看她怀里的小姑娘,心里一算计,应该是九个月大了。

可能是早产,再加上出生后葛淑琴心里有火,营养再跟不上。

这孩子看着也就五六个月那般大,真比较起来,李唐那个小胖子都快撵上她了。

一般来说,家里给的营养充足,九个月大的孩子能爬能扶着墙站着了,就是抱在怀里也显着大了。

看这小姑娘,虽然精神挺好的,就是长得不胖乎。

要说起来,能养活到现在,且吃喝不愁,多亏葛淑琴刚强一把。

真要在闫解成死的那时候心死了,或者丢下这个孩子一走了之。

就以闫家的德行,这孩子绝对活不过去年冬天。

要不怎么说生来都是命,看落在谁家呢。

李姝的命比这孩子的命还要苦呢,可捡着落在了李家,得了李学武这个爹,得了顾宁这个妈。

亲爹妈也就是这样了,还有谁家小孩儿比得上大魔王活的好。

姬毓秀买雪糕自然不能指给孩子买,家里人都带了,就连西院上班的那几人都带上了。

李学才还是学生,不赚工资,她是赚工资的。

可工资也就在自己穿用上,在家里吃住,婆婆可没跟她要过一分钱。

倒是粮食本和副食本放在了家里,真是撒手的掌柜一般。

赵雅芳给李学武管着西院回收站的账,李学武叫沈国栋特意给她做了一份工资,她给划了下去,没要。

这一家人虽然分了家,可有李学武做表率,都有个和睦的样。

所以今天大采购,顾宁挑挑选选的,可不止李学武说的鞋底和毛线。

天热了,顾宁想着给婆婆和老太太买两身凉快的衣服。

可又担心两人嫌弃买的衣服贵,便一股脑的买了几样凉快的布料。

她没说是专门给老太太和婆婆做衣服,只说了自己也想做,一家人正合计呢,怎么算这布料的尺寸都多。

刘茵知道了儿媳妇的心意,心里美着,嘴里却也没说什么败兴的话。

李姝叽叽喳喳地跟着吵闹,也要做衣服,这边家里两台缝纫机。

瞧她们这样子,是要今天就做出几件来似的。

——

葛淑琴抱着孩子站在垂门门口,就跟李学武说话的工夫,也听见了李家的热闹。

不过她没眼气,真要眼气,她也不会留在闫家,跟闫解放过日子。

“街道说要给孩子打预防针,我们这不抱着去了嘛。”

她颠了颠怀里的孩子,给李学武解释道:“说是流感疫苗,你家孩子也打了吧?”

“李姝应该是打了,她妈带着去医院给打的。”

李学武点点头,说道:“注意点,别沾着水,别吃刺激性的东西。”

葛淑琴怀里的小姑娘好奇地打量着他,一点都不害怕。

“大夫叮嘱了,说是这两天加小心。”

她谢了李学武的提醒,又笑着问道:“您这是要出去啊?”

“去看个朋友”李学武微笑着看了小姑娘点点头,又看了葛淑琴一眼,问道:“工作还顺利吧?”

“谢谢您关心,挺好的。”

葛淑琴想说的就是这个,她已经给李学武道过谢了。

只是越是在值班室工作,越能感受到李学武当初对她的照顾。

要还在后勤工作,没有时间照顾孩子不说,就是这工作也太辛苦。

倒不是她吃不得辛苦,挑三拣四,只是打去年生孩子时候落下的病根,身体一直不是很好。

只是这一春天,闫解放悉心照顾,营养给的足,这才有了精气神。

所以院里人没有讲究闫解放的,更没有瞧不起葛淑琴的。

啥礼仪道德的,好好过日子比啥都强。

真有舌头长的,过得日子还没有他们小两口舒坦呢。

“解放工作也挺好的,一直想找机会跟您道声谢呢,也没机会。”

“嗨——跟我道什么谢。”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