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4章 哼哈二将

同时也要切实可行地积极推进该计划的讨论和研究工作,尽快拿出一版的意见和方向。

这能给相关部门以时间和空间来完善,尽快给出第二版进行讨论。

集团化工作复杂而又繁琐,李学武是作为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的身份在参与其中。

相关领导作为组长和副组长,组员是各组组长和副组长,会议开了几轮,推进的速度已经够快了。

韦再可来找李学武也不算拜错了佛,关于这个工作,还就是李学武能在各厂领导那里说的上话。

从他这得到的意见,基本上可以作为最终参考,尤其是领导的个人意见,这对于他来说还是很重要的。

能在李学武这里吃定心丸,总比去领导那里吃闭门羹的强。

现在各组组长和副组长基本上都有一个大概的认知。

今年年末的晋级工作不一定很顺利,毕竟现在这个时期,尤其是轧钢厂有意实现集团化,上面也要充分考虑实际情况。

但明年上半年,应该是会有确切消息的,相差一年的时间,很多事情不好说,也说不准。

所以这个时候有人上门送礼,完全是扯闲蛋,他们才不会搭理呢。

至于说集团化进程,根据领导透露出来的压力,以及他们自己了解到的小道消息,应该能按照预期实现最终目标。

因为只要晋级工作能完成,人的问题解决了,集团化这种分工和位子的问题也就能解决了。

市里是不愿意看见自己养大的孩子往外跑的,但儿大不由娘。

上面是愿意看到轧钢厂实现集团化,实现大规模发展和经济产能爆发的。

工厂实现公司化,集团化,就证明当前的经济有活力,走出了一条特色的发展道路。

同时也要看到,工厂在进步和发展过程中,是要带动人力市场、金融市场、产业集群化的有力优势。

最直接的一点,轧钢厂在实现集团化的过程中,是要由上面安排干部下来参与建设工作的。

一个大集团,总不能都由厂里自行做主分配职务吧。

轧钢厂发展的这么好,就说明厂里的领导干部是有战斗力的

统筹规划,协调发展,这里的干部往外走,去其他工厂主持工作,是不是就能把这里的先进经验交流出去?

干部交流绝对是个优势,对上对下都是好事,对当事人也是个进步和发展的机遇。

所以能看到,在这一项工作中,没有哪个厂领导胡搅蛮缠拖后腿。

更没有哪个领导争自己的利益,或者圈自己的地。

没必要,这地最后是不是你的还不一定呢,兴许集团化进程实现的时候,现在的班子一半的人都要走了。

再想想,现在班子里多少人,以后会有多少人。

翻一倍都是正常的,毕竟现在还是管委会的管理结构,集团化实现后,还是要恢复厂长负责制的。

关于这一点,在组织结构讨论会议上,大家的意见还是比较一致的。

当初取消厂长负责制,是响应大学习的号召,全力总结思想和开展学习经验,为了集中力量干大事。

现在力量集中的,大事干成了,关注的重点是要重新回到经济和生产建设中来。

轧钢厂的组织变革工作要超越现在的变革形势半年之久。

而引导性文件和决策文件的下发和学习,厂里一直都在严格执行。

也就是说,轧钢厂跑得快,力量集中且团结,能够紧紧地跟上变革的脚步,时代的的步伐。

在面对去年的经济总结,以及今年第一季度的发展情况总结,上面已经有了重振经济,发展生产的意愿。

尤其是在大学习活动中,外地进步师生的全国游已经被叫停,甚至各城市都开始召回和清理他们了。

上面的领导频频出现在生产一线走访调研,甚至多次召开经济探讨会,讨论研究抓生产,促学习的重要工作。

从根本意义上来说,上面从未有过阻碍工厂生产和建设的意图,包括去年五月份下达的特别指示。

轧钢厂正是承接这股东风才有了联合贸易、联合生产和联合三产等组织机构。

在今年更是集中力量筹建了汽车工业供应链、海产品食品工业供应链,以及煤、铁、矿、木材等原材料供应链系统的打造。

所以现在轧钢厂虽然走的很急,很快,但也很稳,很得上面的重视。

管理制度的制定有着一定的规律和准则,更多的是要依靠政策来执行。

李怀德私下里跟李学武提及到,上面已经有意探索管委会结构下的厂长负责制,以及谠组的恢复构建。

这是毋庸置疑的,所有干部在执行工作的时候,都要收组织领导,更应该受谠的教育和指导。

所以,现在外面普遍是搭理发展变革,学习先进经验,走重建管理结构的道路。

但在轧钢厂这里,已经是把实验的道路走完了,该重新走上正轨的时机了。

当然了,必须要看到这一变革发展的局限性,说是要恢复厂长负责制,说是要恢复谠组织结构,这只是政策上的引导。

关于怎么执行,轧钢厂这边李怀德和其他几位副主任协调的意见是,先走着瞧。

不是在叫号,而是真正意义上的边走边看。

但在集团化组织机构的建设上,是要把这一结构和目标做进去的。

可以是两套方案,但必须保证一年后,三年内出现这种风向性变化的时候,厂里能快速拿出解决方案来。

李学武在送走韦再可以后,很真就针对这一问题给各领导分别打了电话汇报。

——

“领导,跟后勤说了,要再添三方柜子,且得把材料整理一下,重新归档,现在已经放不下了”

彭晓力在李学武打电话的时候就进来了,先是收拾了茶杯,给他续了茶水,又收拾了桌上的文件。

只等李学武给景副主任打完电话,这才开口汇报。

李学武喝了一口热茶,点点头说道:“忙你的,现在搬吗?”

“后勤的同志已经在门口等了”

彭晓力将桌上的文件整理好装箱,一会儿要抱回他那屋去整理备案,然后转给下面或者委办。

他得了李学武的应允,这边走到门口招呼道:“来,辛苦一下几位同志,注意安全,别磕了柜门”。

门口有人应着声,彭晓力则是站在屋里,准备指引着他们把柜子放在哪。

李学武没太在意,只是看着手里的文件,他这办公室里原来就三方柜子,都是标准的文件柜。

可因为他的办公习惯使然,很多文件在批阅过后都要做备案和跟踪反馈,也就造成了文件的繁多。

三个大柜子装满了不说,沙发旁边的小几上、柜子上、身后墙角,甚至靠近柜子边上的地上铺了一层木板后也堆叠了一些文件。

其实彭晓力的工作很辛苦的,光是整理和处理这些文件就够他累的,更何况还要处理其他工作呢。

彭晓力辛苦,直接过手这些文件的李学武久就更辛苦了。

以前保卫处可没有这么多工作,就是付斌每天都是喝茶的时间多,看文件的时间少。

到了他这完全不一样了,一方面是他工作抓得严,另一方面则是现在的工作多。

也许是后勤的职工怕打扰到他看文件,搬运的柜子虽然很沉,但并未有吵闹和喧哗声。

三方柜子的安置和摆放都由彭晓力安排,是顺着另外一面墙一字排开的,办公室里的文件也得由这些人帮忙搬到茶几和沙发上重新分类。

有超过时限的要归类送到库房,有在跟踪期限的要分类安置进柜子,原本三个柜子里的文件也得收拾一遍。

正因为几个人进来帮忙的声音比较大,所以彭晓力才等领导打完电话,又提前说好。

“辛苦一下,先把地上的文件搬到茶几上,文件上有日期备注,按顺序摆放就行”

彭晓力一边做着安排,一边按照早就计划好的,给柜子隔段上贴了标签。

并指着标签给几人说了归档的要求和办法,屋里又响起了一阵应答声,不过都很轻。

李学武随意地扫了他们一眼,刚要继续看文件,却是发现葛淑琴站在那,跟着一些人听彭晓力指挥。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