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8章 你够资格嘛!

因为吉城的地理位置重要,特产也比较丰富,是李学武和李怀德在东北贸易谋划中早就定下来的一个重要节点。

但考虑到现在轧钢厂在东北的能力和实际情况,李怀德在听取了李学武的汇报后,充分认可了他的建议。

还是以钢城为主,吉城的办事处要建设,但规格要小,主要负责项目维护和沟通。

暂时定的,交由钢城本地的贸易经销单位来负责拓展,后续有需要再行派驻办公人员。

工作沟通完李学武便起身告辞了,下午这会儿大家都困着,他也想睡一觉。

昨晚李姝又来了一个水淹七军,她自己的小褥子湿了,转身挤了李学武这边来。

半夜起来换褥子,还得哄这小祖宗睡觉,李学武实在是有些没精神。

尤其是上午的那场会议,来的很突然,也很让人无奈。

他年轻,觉也沉,没在意火车的咣当声,这一觉直接睡到了五点多。

起来的时候车厢里都暗了下来,窗外只有落霞了。

“您再不醒,我就得叫您起来了”

沙器之笑着从对面的沙发上站了起来,拉着了小桌上的台灯,拿着毛巾走了出去。

(上次有读者质疑软卧为啥有沙发,见图如是,右侧是沙发和衣柜)

李学武搓了搓自己的脸,看了一眼门外,打了个哈欠。

得有多长时间没有这么好好的睡个午觉了,不用担心下午的工作,也不用怕有人来找。

可能是睡嗫了,沙器之给拿了热毛巾回来的时候,李学武还坐在床铺上发愣呢。

“列车员通知可以吃晚饭了,我是帮您打回来还是……?”

“领导起了吗?”

李学武接过毛巾擦了擦脸,声音有些低沉。

外出就这样不好,一切行动的节奏都要跟随领导的脚步,不然为啥叫领导,是吧。

沙器之了解李学武的性格和做事方法,早就去隔壁探看过了。

栗海洋也是没休息,连出来抽烟都不敢,就怕开关门打扰了领导。

刚才见着沙器之,两人还说了几句话,可能是领导之间的关系好,秘书就说的来。

不过沙器之岁数大一些,有深沉,知道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

“栗秘书刚去打热水,说李主任已经起了”

“知道了”

李学武穿了皮鞋,站起身收拾了一下自己,往门外走去。

路过李怀德包厢的时候敲了敞开着的门。

李怀德看见是李学武,点头道:“以为你还得睡一会儿呢”。

说着话点了栗海洋道:“跟汪主任说一下,咱们去餐车吃,晚上喝点,好睡觉”。

好家伙,李学武现在回去是能睡得着,可要是去餐车折腾一圈回来,说不定半宿甭想睡了。

不过领导说了,他就得舍命陪君子,喝点就喝点儿,谁怕谁啊!

李学武先是去了趟厕所,回来后便同李怀德一起往餐车走。

路过硬座席的时候还跟通勤的工人们应着招呼。

李学武没太在意这个,倒是李怀德,笑容很饱满,驱散了上午会议带出来的阴霾。

昏黄的灯光照射下,车厢里一片笑脸。

领导的脸色就是今天的天气。

领导的态度就是今天的气温。

领导的脾气就是今天的风向。

众人看不懂今天上午的会议代表了什么,心中忐忑了一下午,到头来却只是李怀德的声东击西。

有的时候真别太在意领导的意图,你猜也猜不到,庸人自扰之。

不到那个级别,就好好做自己的事,你在意的那个说不定在领导眼中都不如空气。

领导也是人,不是老虎,随便就抓人发脾气。

但凡能被你尊敬地认为是领导的,都有着自己的涵养,你能看见他训斥秘书,训斥负责人,但绝对看不到他对基层某个人发火。

当然了,这里说的领导不是指那种小干部,虽然在部门里他们也被叫领导。

餐车的饭菜其实还挺不错的,点餐的时候李学武顺手给餐车长一盒烟,端上桌来的饭菜就显得有些不一样了。

李怀德看在眼里,却是没说什么,对于李学武能办事的印象更深刻了一些。

如果不是李学武的能力太过于突出,这是一个很好的秘书人选。

他也不是刚看出来,杨元松和杨凤山都想过这一点。

只是他们想到这一点的时候,李学武已经起飞了,谠都挡不住的那种~

吃了饭,喝了酒,众人约着回车厢打了一会儿扑克便都休息了。

李学武下午睡足了,回到包厢后又写了一会儿文件,这才躺下。

行程都是算计好的,这一趟车到达钢城的时间正好是早上七点。

当列车冲破晨辉,抵达调度车站的时候,众人已经洗漱结束,整理好了行李准备下车。

透过车窗,李学武看见了来接站的炼钢厂班子成员,老师董文学就站在最前面。

列车停稳后,众人依照顺序下车,寒暄握手。

场面很热闹,李学武重点看了看老师的神色,还算是正常。

董文学在同李怀德握手说过话以后,又同自己的学生握了握手。

这一次握手,两人的眼神之中都有了些不一样的内容。

车站不是说话的地儿,炼钢厂办公室的工作人员安排了接送车辆,把众人直接送到了招待所。

了解到一行人还没吃早饭,这边已经准备妥当。

三楼套间,李怀德和李学武坐在餐桌旁,一边吃着早餐,一边听着炼钢厂这边的汇报。

屋里只有董文学和生产厂长杨叔兴在,汇报主要是由董文学在说。

李怀德让了两人一起,两人都说吃过了,几人边说边谈,倒也有一心为公的模样。

李学武并没有说话,只是快速地吃得了早餐。

等撂下筷子,他又拿了笔记本,记录了一些董文学说的行程汇报和工作内容。

待李怀德吃完,趁着服务员收拾桌子的工夫,李学武又同炼钢厂办公室主任张兢提了今天的行程要求。

上午一行人要去看工地,看厂区,下午则是座谈会,会后还有单独谈话的内容。

李学武给炼钢厂这边沟通的是,他要找这边的纪监负责人,也就是杨宗芳谈话。

还有就是那个服务员王淑敏,他此次行程的目的之一就是她。

董文学也许是听见了他同张兢的交谈,再出来的时候脸色有些尴尬和无奈。

李学武倒是没解释什么,他这么做也是晒给别人看的。

本身就是亲近关系,藏着掖着的还能让人看不见咋地。

所以李学武一副公事公办的语气,也堵住了炼钢厂这边人的口。

他就善于堵别人的口,尤其是……

“从今年三月份立项开始,我们就已经在逐步推进特种钢材的研发和冶炼技术革新”

杨叔兴带着藤编的安全帽,站在众人身前,侧面是冶金车间的大炉子,扯着脖子给众人介绍着生产情况。

没办法不使劲喊,风机的声音太大,车间里太吵了,不说大声点,就成哑剧了。

“四月份,在董书记的要求和指导下,生产和技术部门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前往晋省考察学习”

杨叔兴一边走着,一边介绍道:“五月份,收到考察组送回来的资料,我们组织力量提前谋划、设计,并实施了第一炉的特种钢材冶炼”。

“同时,经过申报和征得总厂同意后,特种钢材车间正式成立”

当走出车间以后,噪音降低了一大截,众人的耳朵也舒服了一些。

“今年七月份,从晋省回来的专家组参与到了冶炼技术的设计和研发,使得技术革新加快了一大截”。

杨叔兴站在车间外,指着正在冒烟的车间说道:“从第一炉特种钢开始,到第一炉达标钢,我们只用了两个月”。

“现在,我厂生产的几种特种钢材经工程师验证质量过关,符合设计标准”。

李怀德同样带着藤编安全帽,背着手看向车间,点头道:“特种钢材的应用很广泛啊”。

“是”

董文学站在一旁介绍道:“从晋省学到的技术帮了我们的大忙,同时也解决了五金生产的材料难题”。

“嗯,这个项目做的好”

李怀德抬手点了点,对周围人说道:“炼钢厂不仅仅是要做轧钢厂的材料供应厂,更要有自己的发展和变革”。

“现在就很好嘛!”

他挥了挥手,笑着说道:“我看要不了几年,炼钢厂的规模不一定比轧钢厂差啊”。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