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高振东的杀伤力(4k)
毕竟原研所的同志们可是知道的,在面对技术封锁更加严密,国内基础更为薄弱,几乎是一无所知的光纤陀螺的时候,这位同志带着大家,的时间也没比一年多到哪儿去。
这个时间短得恰到好处,又是两条不同的路子两条腿走路,简直完美。
“可是高委员,您为什么不搞铷钟?虽然我们缺铷,但是铷钟那点儿用量,以现在的情况总有办法搞到的。”对于这件事情,韩教授有些不明白。
此时的环境,比起原本的要宽松得多,从理论上来说,以现在的条件,想想办法,那就还是铷钟比较好,毕竟量产更加容易。铷钟用的那点儿铷,想来是有办法解决的。
实际上,现在正在研究的,就是铷钟的结构,但是工作用的是铯。
这个结构严格说来如果用作频率标准没问题,能用,但对原子钟不一定有利,因为各种原因限制,综合下来会发现,光抽运汽泡结构和铯组合到一起,麻烦多多。
这也是高振东要走另外一条路的原因——他要能上星的原子钟。所以现在正好,搞频率标准的同志继续搞频率标准,他搞定量产原子钟,然后再把两条路一结合,自己再敲敲边鼓,几十年内就不用担心了。
这就是原子计时界的“你搞定无酸纸,我搞定变色油墨”。
“有几个考虑……”高振东一开口,就让韩教授有些吃惊,几个?这说明已经考虑很齐全了。
“第一个,是这条路的体积重量,如果还是以铯为暂代的话,短时间小型化困难,而如果不用铯暂代的话,就算搞得到铷,但是被别人卡脖子的感觉我不喜欢……”
这个原因是最主要的,至于搞到铷这个事情,不是没可能,不过短时间内很容易被卡脖子,这对上辈子听够了“卡脖子”的高振东来说,不太喜欢,虽然慢慢的在谁卡谁这个事情上开始攻守之势易也,但他现在还是不喜欢,因为现在攻守还没转换。
韩教授听得连连点头,高委员的这个想法,倒也不失为稳妥之道,谁知道铷供应是个什么情况?
但是铯至少是能自行供应的,爹有娘有不如自己有。
“第二个考虑嘛,就是考虑到铯的谐振频率是 ,理论上来说,铯的极限要高一些。我也评估过,就现在的技术和短时间内的发展来说,铯钟虽然可能贵一些,但是准确度要高2个数量级左右。”
虽然高振东知道不止一种非传统原子钟,例如冷泉钟、离子阱等等,但是那些新型原子钟在当前还有些问题,环境支撑不住。
所以尽量保证选定的技术路线的潜力和寿命还是很有必要的,事实上,实际的工程应用表明,直到 ~3个数量级。
一个是10^ ^-12~ 。
这里面的原因,还不只是谐振频率的问题,还牵涉到很多其他原因,不过那些原因现在倒也不用说,太早了。
总之就是,铯钟从准确度上来说,在被新一代原子钟替代之前,都要远高于铷钟,所以高振东既然手上有货,肯定是想一步到位的。
铷钟不是不能用,毕竟它还是有一些诸如体积和成本以及稳定度等优势,但是并不明显。
高振东还是想起点高一点,毕竟原本的时间线证明,量产型铷钟还是有同志搞的,虽然慢一点。
我们先在最紧急的这几件事情上,用好的、贵的,等到需要普及的时候,同志们搞的便宜的、精度略差的也供应上来了,岂不美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