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地,一位首长正在看着一封信。
这封信,是来自不久前到访的某国s2飞行志愿者访问团。
严格来说,说是到访其实不太准确,这并不是一次正式的国与国层面的交流,仅仅是民间人士,出于淳朴的感情和曾经并肩作战的情谊,而进行的一次私人团体拜访。
他们找的,是曾经s2时的救命恩人,但是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他们也是救命恩人的恩人,这种共轭恩人,我们还是非常认可的。
那啥,总比共轭父子强吧。
“都安排好了?”热情好客这一块,我们很是拿捏得住。
“嗯,官方层面上,按照规定没有人接触。不过一些同志个人身份倒是有所接触的,毕竟和他们并肩作战过的人中,还是有一些同志是留在这边了的。”旁边一位同志汇报道。
“这就行了,在保证不出其他问题的前提下,尽可能的为他们提供便利。不谄媚,不傲慢,对于帮助过我们的朋友,不论当年他们是因为什么原因、什么动机来到我们的土地上,但是只要曾经和我们并肩作战的,就是朋友。”首长笑道。
“嗯,您放心,这些方面都安排好了。大部分来客,对我们把当年的人员接过来团聚的方式非常认可。当然,也有一部分,是想故地重游,身临其境。对于这方面,我们也没有拒绝。”汇报的同志娓娓道来。
“哈哈,想要故地重游的,可能是要受一点委屈了,特别是当年在西南航线被救下的,西南那边的条件现在还比较具体。不过没关系,总有一天,我们会把整个国家都建设好,让友人们都流连忘返的。”首长的话,充满了乐观的精神。
“嗯,这部分我们也尽量提供了便利,安排了公务机。他们的时间有限,只能这么安排了。”
“行,你先去吧,把工作做好,注意四字方针——不卑不亢。我看看他们带过来的这封信件。”
等到汇报的同志离开,他才打开了手上的信件。
这是一封来自海外族裔的信件,只是这封信的撰写者有些特殊,是一位科学工作者。
“……建议考虑冲击奖项,以期在国际上进一步提高学术声誉……”
“……对最近几年的技术成果的观察和评价,有多项具备冲奖潜力的成果……”
“……以人工合成牛胰岛素在内的多项成果,涵盖生物医学、物理学等多个领域……”
首长看到这里,放下信件,自语道:“时机还不成熟,不成熟啊,现在去,浪费了。”
理论上第一次提名无果的,也还有机会,但是明眼人都知道,这样一来,实际上机会却不是很多了。
他相信对方的判断,但是此时的情况过于复杂,反倒不是好时机。
——
西南飞机研究所,一位同志盯着自己的计算机屏幕,正在发愣。
“诶诶诶,大组长,醒醒,发什么愣呢?怎么,rtos的东西太深,学睡着了?”旁边一位同志笑道。
“不是不是,马同志的课讲得很好,深入浅出,只会精神头儿越来越足,哪儿可能睡得着。”发愣的同志笑道。听起来他是一位组长,只是不知道是什么组的。
不过既然是听马娟的课,还提到了rtos,那无疑应该是搞飞控的。
对于搞技术的同志来说,学到一个新领域的知识,正是最兴奋的时候,睡觉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