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1章 如何确认?(4k)

高振东接下来的话,没有让翘首以盼的同志们失望:“我们现在有几个办法,来研究和证实这件事……”

几个办法?果然是高总工的风格!

“第一个办法,其实原理比较传统,当然,证明的有效性略弱,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侧面证明,但是在当前条件下,也是有用的。同志们有没有碰到过一个智力问题,怎么测出一粒米的大致重量?”

高振东这话,就像是一道闪电,把同志们脑袋里的迷雾一下子就劈开了。

这个办法,就好像手撕胶带一样,土那是真的土,可是有效也是真的有效。

碳原子的直径,在这个年代的理论值大约是0. ,虽然尚未明确电子云起伏对碳原子观测直径带来的影响具体多大,但是已经明确这会增大碳原子观测直径,而且量级基本清楚,也即碳原子迭加电子云起伏下,碳原子观测直径大约是在0.4nm上下。

有了这些理论基础,加上高振东刚才说的那个称出一粒米的提示,同志们对此可就不盲目了。

“高总工,你的想法是把多层样品迭加,然后测量其总厚度?最终利用除法得出平均厚度来?”

“对,我的想法就是这样,只是更间接一些。考虑到到碳原子的直径,以及压缩特性,以及我们手上的扫描电镜分辨率为 ,然后测量其厚度,只要能确定在 ~ .5nm!”

分辨率 ,而是 ,所以对石墨烯厚度为0. 。

毕竟如果是 ,反而是个说不清楚的事情。

同志们干劲十足,这就是高总工,化繁为简的本事,那是真绝了!

不过有的同志思想没转过弯来:“高总工,如果这些材料的厚度不均匀呢?”

高振东没有来得及回答,另外一位同志就打断了他:“你傻啊,如果材料厚度不均匀的话,这个发现就更惊人了!按照抽屉原理,如果 .5nm以下!”

抽屉原理,5个抽屉装6个球,必定至少有一个抽屉里的球数量是大于等于两个,这是一个很常用的数学原理。

高振东点点头:“嗯,对,就是这样。所以同志们可以去做这件事情了。”

“可是高总工,我们没有办法去数到底一块数十纳米的石墨有多少层啊。”这么薄的厚度,对于同志们来说有点为难了,在他们看来,要是能数清楚有多少层,就意味着能看清楚到底一层有多厚。

高振东摇头笑道:“这可不见得,想要知道有多少层,不见得需要知道一层有多厚,你看看我手上有几支笔你们总该知道的吧?但是每支笔有多厚你们知道么?一样的道理。”

“高总工,您是说,用其他手段确定层数,但是不去关心他到底有多厚?”

“对,比如,我们可以用拉曼光谱仪来数层数,你们可以简单的认为,拉曼光谱仪对于每一层,都有一个特征信号,数特征信号的数量,就能证实它有多少层了。而且现在的拉曼光谱仪,是使用激光作为光源的,性能更好,恰好能用在这里。”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