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位同志都在心里计算,算了半天,觉得这个数字还真不错,还真能实现刚才高振东说的计划从任何一片地域的规划交通中心直飞全国各主要城市。
这哪儿是“不怎么懂”,谦虚过头了啊。
“嗯,高总工,这件事情,我们会作为核心诉求向高卢人反映,如果他们不改,我们就不答应。”
高振东笑道:“倒也不一定非要这样,这和我要说的第二个问题有关。”
“能有解决办法?”游总工很是高兴,毕竟多条路,就多一分成功的可能性。
“可能有吧,我要说的第二点,就是关于结构方面的,他们在方案里,对结构扣得太死了,导致这架飞机失去了所有的潜力和修改余地。这么说吧,这架飞机如果按照现在这个规划建议做出来,那到时候想要修改成 ,大到在一个型号内小修小改无法承受的程度。”
这是水星 。
有传言说水星 ,这种说法其实不太准确。
准确的说法是,三角飞机公司后来意识到了水星 ,结果发现因为结构抠太死,加油箱就要动结构,而且是大手术,他们甚至连研究的钱都拿不出来,最终作罢。
也就是说改不是不能改,但是忒钱。
这方面,游总工就不熟悉了,毕竟国内对客机真正的经验就一架不成熟的“京城1号”,还是个载客量还没猎鹰 。
问对人了!这是此时游总工脑袋里唯一的想法。
换一个其他人,绝对没法从这么简单的一个规划文件里,就找到这架飞机的这种重大不足,说得难听点,现在国内能把飞机的结构这一块弄明白的,本来就扒拉不出来几个。
特别是一架陌生飞机。
“那您的建议是?”
“我建议哪怕放弃一点经济性,也要在结构上留足一定的余量,为改进和扩展留出空间。经济性很重要,但并不是唯一的,如果连加长一点机身,或者加大一点油箱都要对飞机的结构动大手术,那这架飞机的上限也就被决定死了。如果对方坚持要做 ,那么我们就要坚持在结构上留足余量!”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