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赶到京城的柴工,这回是气定神闲、轻车熟路的找到了高振东。
“高总工,我又来了。”看见高振东,柴工脸上笑容洋溢。
离做出实用的长距离通信光纤还早,但是至少到现在为止,他知道自己走在了正确的道路上。
“情况怎么样?速度挺快啊,哈哈。”高振东笑道。
“情况很好,您安排的几项工作,我们都有了结果。速度嘛,主要是同志们配合得好,而且所里也非常支持我的工作。”
这玩意可不是柴工单打独斗能搞定的事情,还得是大兵团作战,要不然光是烧玻璃一件事情就能把他整出毛病来。
他一个人只能一遍一遍的搞顺序作业,东光所给他配两个同志,他就能烧玻璃搞测试做分析研究整条流水线跑起来。
柴工将自己带来的结果交给高振东,高振东看了一遍,很是高兴,赞不绝口。
同志们只要有了方向,做起事情来还是很快的,特别是这种带有初创性质的课题,加上自己开挂,那简直是神速,初创的嘛,没有那么高的要求,更容易出成果。
“……材料密度局部波动1db/km,晶粒缺陷散射在当前技术条件下,熔石英玻璃在 /km……”
看着柴工的研究结果,高振东和自己脑袋里的论文做着对比。
“不错不错,很扎实。”对比下来差不多,这证明我们的同志现在的确是缺乏理论和方向,但是人可不傻
“高总工,我们也做过计算和试验,当铁离子浓度降到1ppm的时候, /km的传输介质是可以获得的。”柴工很是兴奋,至于他兴奋的原因嘛……
“我们也和邮通委通信院的同志沟通交流过,并且委托他们做过计算,想要进行成本和速度都能接受的远程光纤通信,光纤的传输损耗建议是在 /km以下。”这就是他激动的地方,这个数据,恰好和他们试验分析得到的当前技术条件下,能获得的最低传输损耗基本上在一个量级,而且数字很接近。
“那你们解决降低熔石英玻璃的铁质浓度的办法了么?”高振东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