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一到厂里,马上就被各种事情给淹没了,一个星期的工作,就算是甩手掌柜,那也得甩几下手才行,好歹这也是7天没甩了。
而且马上春节,事情比往常要多一些,所以积压的就更严重。
高振东办公室门口乌泱乌泱的好大一堆人,都是等着他签字的。
“听说没?高总去参加这次的抗洪抢险去了。”
这件事情十七机部没有隐瞒,这是能给从部里到厂里长脸的事情,而且只要不透露细节,没有一丁点保密的需要。事情从三轧厂的厂办直到三分厂厂办,早就传开了,当事情不需要保密的时候,咱们的群众情报小组效率高得可怕。
“啊?这不可能吧?要是在部队上还正常,他现在都到地方上工作了,什么抢险需要专门调他过去啊。”子弟兵抗洪抢险,在我们的老百姓看来已经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但是专门从京城这么远调一个已经在地方上承担重要工作的同志过去,这事儿听着稀奇。
“这你就不知道了吧,听说啊,我们高总过去是当专家!当专家的!就是专门负责出主意的那种,可厉害了。”说到这几个字的时候,厂里的同志连胸膛都又挺起来几分。
高振东开足马力,手脑齐动,好不容易把最急的事情处理完,把这些最急的同志送走之后,才有空闲坐下来看一看别的文件。
除了签字,各个单位送来的文件也不在少数,在办公桌上垒了一摞,都是机要室的同志刚送过来的,这些文件在他们那里也放了一个星期了。
高振东一边看一边签字,写下意见,大部分都是技术文件,需要他出具意见的。
看着看着,高振东“咦”了一声。
他仔仔细细的把这份文件又看了一遍。
嗯,同志们的主观能动性还是很强的,只要有需求驱动,不用自己,他们自然而然都能想出很多好主意来。
这是一份十二机部的新课题的函审文件。
一般来说,常见的审查方式分两种,一种是会审,就是专门开个会讨论这个事情,一般用于比较重要、规模较大、涉及人员和单位较多的项目或者课题。
而另外一种,就是函审了,发函审查,把要审查的内容和意见表直接发给评审人员,评审人员给出意见之后返回,这种方式一般用于情况紧急,同时内容简单,涉及人员和单位很少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