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现在,情况有了新的变化。
不是因为别的,就是因为末敏弹。
虽然还只是早期的试验,没到定型,但是就这个早期试验,让陆装局的同志们开了个大眼。
人教人不会,事教人却是快得很。陆装局的同志对于末敏弹的能力,原本是没有直观的感受的,不论技战术指标上说得多么好,没看见实际的,那是感受不出来的。
当他们参加了末敏弹的首次正式试验之后,才发现这东西那是真特么好用啊,甚至只要能大致确定敌人的范围,就能发起打击了。
反正找目标都是末敏弹自己的事情,对于投射工具来说,只要负责把末敏弹发射到一定的范围内就算完成任务。
其反装甲能力和末端寻的能力,对于先进侦查手段有限、定位能力薄弱、渴求对大集团装甲力量进行毁灭性打击的我们,简直是太适合了。
看完这场试验之后,他们回过头来,才发现一个大问题。
作为陆军自己手里规划即将掌握的最大杀器, !
高振东同志当时在会上的话,言犹在耳。
——“如果大口径火箭弹只有 ”。
,这特么 ?
什么大口径火箭弹,你大哪儿了?
。
得,赶紧开会吧,想有什么动作,现在还来得及。
于是他们赶紧拉上搞 ,以及陆装局内部的人,开会开会。
可能是有一点面子问题,他们连防工委的同志都没叫上,算了算了,内部先统一意见再去找防工委的同志解决问题,免得搞来搞去,一张脸丢两次可就难看了。
“……现在看来,高总工对于大口径火箭炮相关参数的预估,是科学的、合理的、具有前瞻性的,我们现在还在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