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高振东今天拿出来的这个东西,至少给高炉相关的工作指出了一条可以趟的路,后面有无数宝藏在等着。
最重要的就是路,“无路可走”是最让人难受的困境之一。
在相关工作方面,就不再像以前一样,无头苍蝇似的乱撞了,这简简单单一条线,能够为很多人指明工作方向,提供重要工具,这对于科研效率的提升,是有莫大好处的。
很多时候,“找路”的时间和成本,比“趟路”可高得多,而且憋屈的是,找不到路的时候,往往还说不清楚到底失败在哪里。
至于把这条线的潜力挖掘得差不多这种情况,那恐怕是好久以后的事情了,再说了,潜力挖尽就意味着技术红利到手,更香。
总结就是,高振东一下子解决了部总工在高炉生产技术方面很多年的kpi问题。
三人一起哈哈大笑,笑声传出老远。
良久,十七机部领导拍了拍高振东肩膀:“干得太好了!首长那幅字,在你手上真是再好不过了。”
这个事情,是十二机部领导经手的,自然十七机部、防工委这些部委都会收到风。
思想、技术都不用说,就他这工作投入程度,拼命三郎的架势,你就说作风过不过硬吧。
而且领导这话,除了对高振东的赞叹之外,还有一些别的意思,懂的都懂。
领导没有在这个问题上多说,笑着转开了话题。
“接下来的工作,你自行安排,部里秉承两个态度:坚决支持、绝不干涉,你干啥都行。”说完这句话,领导带着点担心看了看高振东的身板儿,又补了一句好像是不那么“正确”的话。
“其实, 。”
那 ,这话看起来有些矛盾,其实是基于他对高振东的了解。
——动嘴。
他动动嘴,把相关文件往下一发,基本上三轧厂、京钢厂、三分厂的同志就能把事情办得妥妥帖帖,成果源源不断。
而其中,高振东“动嘴”这一步是最重要的,他嘴里全是配比、工艺、热处理等等核心关键,但也是看起来耗时最少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