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3章 果然可以优化

同时高总也说了,温度控制的精度要求也不高。

这两个“不高”,总算让俞允成他们在改造的时候得心应手了很多,这也让俞允成再次感叹高总工对工艺选取的精准。

这第一批碲汞镉晶体开始生长之后,每五天就会取出两支石英反应管来,检测其中再结晶的碲汞镉晶体的生长情况。

“我看看!”正在处理数据的俞允成一把拿过数据来。一边看数据,俞允成一边和自己手上的前几次取出样品的检测结果进行比对。

“晶体结构一直在持续改善,看来高总工的理论出发点是正确的,这个东西的生长,时间的确短不了。”

送数据的同志笑道:“别的都还好,就是这个时间实在太长了,而且还在一直改善,也不知道到什么程度是个头。”

俞允成随口回答:“高总工也说了,这个时间是有优化的空间的,关键是取得一个晶体结构改善程度和再结晶时长之间的平衡。现在我们在做的这一系列试验,不就是在为这个做准备嘛。”

晶体结构改善到一定程度,就没有必要再继续了,再结晶炉可是要耗电的。

说完,他在纸上算了几下:“嗯,虽然结构改善程度和再结晶时长呈正相关,不过结合5、10、 ,时间越长,改善程度越低,难怪高主任说有优化空间。”

他想了想,问做试验的同志:“第二台炉子投样也有5天了,这一批取出来的样品结果呢?出来没有?”

“出来了。”试验人员递给他另外一份数据。

第一台炉子改造完成投运,并且证实改造卓有成效之后,负责此事的同志就投入了其他炉子的改造之中,有了第一台的现成经验,第二台就快多了,差不多两个周就投运了。

按照俞允成的想法,至少需要改造三台炉子出来,验证生产工艺的可重复性和一致性。

这第二台也开始产生试验数据了,现在就看和第一台印证得怎么样。

仔细的在草稿纸上算了一遍,俞允成面露喜色。

“这第二台的晶体生长结构情况,和第一台的重复性很好啊,改善程度和时间的比例基本上是差不多的。”

完全不相干的两台设备能得出基本一致的结果,那已经初步证明了这个工艺的一致性还是很不错的,可以说是为量产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