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会痛苦的尖叫、昏厥、乃至假装休克。
可实验者只是一味的让教师增加电击强度,强调命令和必须继续做实验的重要性,深化这个意识,而大多数的教师都会选择服从,只有少数坚决地选择了抗拒命令。
在 ,两名劫匪劫持了四位银行职员,将他们囚禁。期间,劫匪对人质时而威胁,时而预计小恩小惠,分享给他们食物,允许短暂的休息,但更多的是极端的暴力。
而人质被解救后,却为劫匪辩护,没有憎恨,反而出现了明显的情感依赖,甚至计划结婚。
而斯德哥尔摩病症,已经成为了非常大众化并被人们所知晓的一种特殊疾病概念。
这些东西,看似跟林泽目前所治疗的行为没有关系,但假如透过现象看本质——他发现了共同点。
人的精神意识决定主体性。
可主体性往往与社会关系、他人干预、自我干扰、潜意识等等冲突,在产生冲突的时候,主体性很容易就会崩塌。
教师的主体性崩塌了,因为他们受到了很多干预,纵然他们不想电击学生。银行职员的主体性崩塌了,因为潜意识告诉她们,必须服从劫匪,外界的关系隐去了,而在被囚禁的空间里,形成了一个小型的生存链。
这些前提只是前提。
林泽所发现的最大的秘密是“权威性”的存在。
权威性会代替人类自身的主体性,假如有这么一个需要“绝对服从”的命令者,那主体性就会心安理得的藏起来。
北川绫音学姐渴望做出模仿的行为,她乐于沉浸在认知和逻辑崩坏的状况中,但这与她的主体性存在极大的矛盾,她的精神意识在不断的进行对抗,让她的精神状态趋于爆炸的状态,再加上本身的病症折磨。
林泽出现,充当这么一个权威者的角色,控制她。
于是,她的主体性就被取代了,在进行任何行为的时候就会下意识判别为“权威者的命令”,而林泽又是一个医生的角色,她信赖对方。
对抗,就这么消失了。
精神状态就稳定了下来。
这是林泽得出的答案,他在翻阅了无数论文后,发现了人在精神意识上的高度统一性,发现解决病症问题的根源在于——对抗与矛盾的产生,主体性和病症本身在碰撞。
迈出了一小步,并不值得欣喜。
他现在搞不明白的是到底为什么会患上这样的病症,这是一个很终极的问题。
那么说回到北川绫音学姐身上。
林泽强迫她、冷落她的目的在于,他觉得这样发展下去。
有一天,权威性会彻底取代主体性。
到时候,对于北川绫音而言,他不可或缺,一辈子只能依赖他活下去。
那就麻烦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