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调数上百架飞机攻击可是个大活,在怀恩的引导下 。
当e2b引导击落警戒的蚊蚋时立刻发现了当前的状况:
此时第三舰队所在空域仅有零零散散十几架蚊蚋,率先顶出去的f !
为了抓住这个珍贵的空档,出击的 .5马赫速度飞行。
在8+6的满挂载下这就是空气动力学允许的极限,有极大挂架脱落的风险同时油耗极高,但好处也巨大:
6分钟,只需要6分钟就能飞进aim !
就算第三舰队蚊蚋再怎么多,也不可能弹射出来碾压优势的飞机吧!
与此同时,本来在海岸线徘徊的 ,b !
……
e3b先是看到了 ,过了半分钟才又有8架升空,让上面的雷达官松了口气。
还好,按这个速度机群是能够处理过来……
“上帝啊!”
一声惊叫打断了雷达官,随即他看向屏幕的时候也顿时不敢相信自己眼睛:
哪里又来了接近两百个个目标!
由于数量太多,以至于计算机再次出现了卡顿!
这一批目标的雷达特征和蚊蚋、隐身雨燕又有所不同,不过却在1分钟再次同时出现了两百个!
新出现的目标速度不高只有五六百公里,但数量却是夸张到了极致,以至于2d的雷达屏幕上巨量目标组成了大片阴影,直接遮蔽了第三舰队。
这个可怕的发现等发回奥尔德格罗夫基地时,第一批 !
6分钟,此时空中已经有了 、 !
这是什么概念?除去刚刚弹射还没来得及爬升的 、宽 、5千米到2千米里高度的立体空间内。
密密麻麻的战斗机按照 ,并且稍稍错位并非规则完全对齐,形成了蔓延 。
最前最外围的是v1导弹,其中的蚊蚋和隐身雨燕则依靠惊人的机动性在堪称“机挤机”、狭窄到相当于人员肩并肩的空间里不断转移位置。
f ——而是直接忽略掉了97%的目标,仅显示最前方认为“最重要”的 。
如果要改变目标,则需要飞行员手动选择。
这一点他们并不陌生,但却并不知道新出现的 。
可就算是诱饵,哪里又有时间一点点区分?
别说人了,极致的数量下导弹的雷达也说不得出错。
第一次面对这种情况的f “战斗机”,只得按照出击前的规定将 !
不掉头不行,还有8架隐身雨燕已经开启火箭推进器要追杀他们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