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1章 还有一件事

唐文点点头,又问:

“制程工艺呢?”

苏慧生:“我们厂和十四厂都有很成熟的1.5微米工艺,但1微米以下也可以做,如果去买新设备,可以做到极限0.1微米。”

“找谁买?”

“很多啊,蓉城南光机器厂、大涟大光电子、长椿光机、首都 、津沽无线电设备厂、 ……很多啊,0.1微米又不是很难办到的制程,只是愿意买国产芯片的不多,所以我们没开产线。”

苏慧生茫然的说完,看着唐文下巴越来越低。

“全国产?耗材也是?”

“对啊。”

“??”

不是,这么一大把数都数不过来的光机厂,国内芯片产业是怎么把自己玩崩的!

唐文真切怀疑自己是不是穿越到了什么平行时空,为什么感觉国内的芯片产业勃勃生机、万物竞发,一点也没有衰落的感jio?

他赶紧问苏慧生什么情况,然后才了解到真相:

因为三线战略,几十年前国内会在每一个地区都放一套小但完整的工业,所以几乎各地都有自己的电子研究所。

而那时候的研究风格是:

一家研究出来好东西突破技术,马上扩散分享给全国各地的兄弟单位,然后其他研究所再自己发挥脑洞继续研究改进。

这就导致一种尖端设备有几个、甚至几十个厂家都能做,还各有特色。

唐文这时候已经明白过来了,进入现在的时间点,这些厂子不是在私有化就是转型。

而干老本行国外走不出去、国内全tm是竞争对手,只能不断低价恶意竞争还卖不出去,所以才导致后来生生把自己玩死。

所以……现在国内的芯片产业链研究员规模其实很大、技术储备很多,只是设计上不足和非技术因素导致严重落后。

大概总结一下:强弩之末,靠着过去的惯性还能勉强摸到一线,但即将跌落深渊。

离谱的真相将唐文差点噎的喘不过气来,然后双手抓住苏慧生的肩膀使劲来回摇晃: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