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它的文字真的太让人舒服了。
就好比一直为同行所诟病的余秋雨,以及那本同时被诟病的《文化苦旅》。
很多人讨厌,可能是因为否定作者人品。
但抛开人品不谈,它真是一本好书。
读着,很舒服。
很快的,这三篇在讨论后定了出来。
然后由学士交于晋王,亲自阅读。
在他看完后,发现自己还真的不能当大学士。
感悟体验,和这些老学究完全不一样。
但都挺好的,没有一篇是自己能够写出来的。哪怕不是在科考上,而是让他上十天半个月琢磨。
他更加好奇的是,九篇文章的层次区分。
这三作是一起的,另外六作里,五张分一摞,剩下一张,单独区分。
那本应该就是孙谦的了。
怎么做事如此明显呢?
要给他内定第一,也不能够这样明着来啊。
都到进士水准了,怎么可能断档领先呢?
父皇的那一次敲打,还没让他们长记性?
晋王的确是世家派,想让世家去制衡勋贵,但也不想让手底下的人都一身反骨,跟皇帝犟嘴。
等下,提几句吧。
“此五篇,文章文笔和立意,都是上佳。其中文字最好的,当属《大虞山河赋》和《登湘江飞凤阁》。”孙康说道,“光论写景,比剩下三篇要强些。”
“但《大河东流》的气势,以及该生的爱国情怀,抒发的可谓是淋漓尽致。”张兆说,“主旨很高,很远。”
“《大虞山河赋》中,亦有此等胸怀。”
“是啊,浪拍雄关,曾碎姬望之马,涛沉齐剑这句,结合此次朔风大捷,能振奋万民啊。”
这句话,让晋王尤为满意。
但他不好点评。
因为按照大学士所定的辞赋第一,是单独那份。
“殿下,请阅。”
旁人又将这三篇呈于晋王。
他仔细看过后,感觉到差距确实是不大。
但明显的,《大虞江山赋》要更好。
或许是刚才大学士的评价,让他有些先入为主。对‘碎姬望之马,涛沉齐剑’九个字,尤其欢喜。
晋王点了点头。
还算是麻利的,二到九名全部都确定下来。
《大虞山河赋》是领衔第二。
剩下的,便是第一。
那个第一,是孙谦。
所以这个第二,连晋王都觉得一眼好的,有可能是宋时安了?
真要是,那也太恐怖了。
哪怕是他不擅长的题材,发挥也如此的完美?
此人,可曾有任何的短板?
或许当初用他,真的能够去对抗勋贵和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