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6章 仕途?

第276章 仕途?

汉历2107年初,杭府龙登大街上,原先的煤气灯被替换成电灯,街上四轮马车流中也混入了不少锅炉冒热气的轿车,预示着时代在快速变化。

宣冲在经过一年学习后,顺利通过童生试;并且参加了秀才试前五次测考(相当于模拟考)的前两次。宣冲成功的摸到了秀才的门槛线。

这让一直是在关注宣冲的那位南方派系大人物,再度高看了刘浩行一眼。

宣冲这里,收到了王大人的亲笔信,而转交信件的秀才学长,则是意味深长的给宣冲带了一句话:「你是个读书的种子!」

这「测考」相当于前世模拟考,但与模拟考也有点不同。

现汉官府拟定正规考试,录入档案,就是防止科举舞弊。

科举对于现汉的藩王子弟们来说,拿到一个童生并不稀奇;毕竟只要想学,愿意付出三分努力,而王府也能够拿到最好的资料和专业度,总是能花费个三年拿到童生证的。

但是宣冲这种经过一年苦学,十六岁就完成了童生试,而且摸到了秀才的门槛,就属于「读书种子」了。

大部分藩王家那些有作为的子弟,往往是十八岁才拿到童生。

秦天依评论道:做题家。

十六岁拿到童生意味着,在拿到「童生」资格的五年内,脑力和精力都是最顶级,是最适合冲击秀才的。而冲击秀才必须年少,冲击举人不仅仅年少还要精力十足。

近年来,连中三甲的举子,都是在青少年时抓住了「精力巅峰期」做学问。

杭府大儒认定宣冲是「读书好种子」,显然就是宣冲抓到了自己的「精力巅峰期」。

这在那些见惯了科场新秀的大人眼里,是「能收心猿,能控意马,难得,难得啊。」

在享受同等教育资源的藩王子弟中,秀才的比例要比那些个书香门第的要小得多;核心在于藩王子弟们,在十六岁后,就有开枝散叶的任务,进而与婢女们玩乐!

而每天下面丢掉那些蛋白质,会让脑子的发育缺粮。宣冲没在这上面损耗精元。

对于宣冲来说,王大人亲自写这封信,其实意思很明了:安心做学问,干脆直接把你的海军武职给退了。

海军每年出海半年,忙碌于各种海况情况,对读书心思的影响是很大。

不得不说,这是对的;宣冲确定,自己如果耐心学习的话,分数能够上一大截。然而这却让宣冲有些为难。

…从军还是从文…

工业技术的积累和钻研,是不需要培养神童的;大部分工业生产岗只需中人之资专心致志即可。

话说宣冲前世时,不少男生在少年时候成绩不好,但是价值观正确;在成年后也都成为一些制造厂中的技术骨干。

但教育体系,还是需要卷出一部分精英;因为在现代社会管理体系下,高知们的上限越高越好。

在后备官僚体系中,培养的年轻人越早开窍,越早熟练掌握体系化知识,就能带着更多的年轻精力进入岗位,这就越有利于国家。

而现在,工业化发展区域管理体系「试错成本」十分高,老迈的官僚体系能让发展弯路一个都不漏的全走一遍。

前世那些个经济高度发达区域,国家都是把年轻精锐干部往这儿调。

这是生怕慢了一步,导致产业升级慢一拍;而后步步慢,抢不下来市场,最终只能靠政策扶持,最后几百亿,上千亿损失。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