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终武炉丧气下来,宣冲拍了拍他肩膀道:“别灰心,是我让你嚣张;嚣张到极点就会有错误的,你的这些错误都是我刚刚逼你的。”
武炉感受到宣冲主动帮他摘掉“错误”的责任后,迅速从萧条中走出来!——武炉作为儿子,最害怕的是父亲把一切错误都归咎于自己。话说三姑就是这样鸡娃的。
武炉顿时感觉到父亲的可靠,同时明白为什么那么多人对父亲心服口服。
宣冲抬起头对武炉,武俱往,武锐同时道:“人做事情,必然有其他人来催逼;而催逼后,尔等作为新手想要急迫的做一些事情,就会急。而急迫就会犯错。我在的时候,没人敢逼你们,只会捧你们,而捧你们是为了等我走后更好逼你们。”
注:宣冲一直是在总结戍帝和周王之间的传承教训。宣冲的理解就是,在戍帝的高压压迫下,周王一直是没机会暴露自己的缺点,只能表现出一个符合戍帝感官,且感官舒适度最好的贤王。搞到最后,就等于一个装满了腐蚀液体的水晶玻璃瓶,从外面看是光滑充满宝石色泽的,但是戍帝走后稍微一磕碰就坏了。
所以宣冲对武炉的培养要求就是要抗压,能有机会展现出个性,有更多机会明白自己的个性展现,对于做事的利弊。
宣冲说完后对武炉道:“接下来,用一下保守思路,来叙述一下你的战略。”
武炉愣了愣,刚刚还开朗狂妄嚣张状态,突然保守没转过来。
他看着宣冲表示“自己不会啊”,只见宣冲面色一板做出“做不对就要打你”的模样,武炉立刻坐直了,带入状态,小心翼翼排兵布阵。
武炉在保守状态下,宣冲这回带入的不是赵诚,而是带入浱地的百姓、军队、商人,一人分饰多个角色。表现出了“不想纳粮”,“战斗意志薄弱”,“以及商人投机倒把”各种要素。
武炉这边在感觉到了掣肘后,气的想要镇压,但是瞅了瞅宣冲,最终还是不敢把镇压命令拍在老爹脸上。
一旁的武俱往和武锐则是在这样的推演中很严肃,很显然宣冲是推演了他们未来主公在决策偏离正确后的极端情况。
注:二十一世纪时,维护部门上岗培训,其重点不是那些日常维护,而是对那百分之一概率下可能的事故进行应对。抛开“对领导神化”,领导其实就是一台机器,需要各方时刻监督,纠正可能的错误。
而旧时代由于上位者为了维持威严,很难暴露出自己在极端情况下的表现,强调自己一直是对的,而误认为“上级一直是对”的下属到了发现“航向出现重大错误”时已经是晚了。
周王想用的人才,远不如其身边常侍了解周王,故交流就有了问题。
现在宣冲用“我命令你”的方式,让武炉不失面子地“角色扮演”出他自己想象中“粗枝大叶”“在困境中失去锐气”的两个模样。
当武炉“扮演”如何犯错误时,武俱往和武锐是旁观。在宣冲讲解“武炉在上位面临的犯错处境”时,宣冲这两位门生大致明白未来该怎么在武炉做主公,露出某些苗头时,如何第一时间提示;而非事到临头,试图强行扭转,导致君臣之间冲突。——宣冲给了他俩能防微杜渐的职能后,预告着他俩以后就是重臣。
…一瓶气泡水打开,倒在了四个杯子中…
在武炉表述完了自己诸多战略后,宣冲最终也给出了自己的战略部署。
宣冲在前沿动员十四个兵团(每个团三千人到六千人不等)堆在上中下三条战线上,各个战线后方,预备劳役总数将达到六十万;且第一局将棋子压在了北方。
随后沙盘上,赵诚方面就开始寻求主动决战了。
宣冲:现如今天下那些世家们眼里,武恒羽的“渤国”势力和赵诚主导的“昊国”势力二分天下。但是现在他们俩面临的局势,一个是被逼着急了,一个则是处于自满保守中,不了解手下人心危机。
也就是说,武炉刚刚扮演的角色,不仅仅是演了他自己未来的失误,还带入了赵诚,和武恒羽此时此刻的情况!赵诚是被身边各种人催逼,武恒羽则是保守刚愎。
赵诚在法理上,都还没有完成“国祚过户”的手续。现在连续打下十四个州、小半个天下,高度膨胀,手下的人要逼着他激进一把。
武恒羽已经取得足够名望,裹挟强大力量作壁上观。但是荣耀的是他,他现在还没有反应过来“荣耀是不能独享”。武恒羽没有安排好他的下属,他集团内各个派系会在接下来拖他的后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