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诚现在地盘大了,却也有了当时戍帝的烦恼。此时他往往是经不住两线作战的。
过去中原地区承平久矣,兵家们普遍都很菜,但是经过这几年杀伐,都已经颇为干练了。
…断亲…
另一边,黄玉城中,一座突兀高台建立在正北方。相对于大爻都城那九个悬浮的高空宫殿,这个新建的将军台,虽然只在地面上,但是砖瓦以及建筑形制,与帝王是无二的。
这里是渤王府。原本是为了续思王所建的。而复水之战后,将续思王“送归”爻都后,武恒羽称王了,也就居住在这里。
而在统正历这几年,随着天下诸侯的角逐赛进入了下半场,能活下来的,都多多少少都被衰落的大爻王室加了封号。
这座楼台高三十丈,那乌骓在这高台上只要微微一踏风,就能载着武恒羽直冲云霄。其两侧是可以供天舟起降的。
僭越与否,只在旦夕之间。
武恒羽正看着地图,这时候看到了老家的来信,他在确定宣冲回来后,点了点头:“呵呵,终于回来了。”
随后,武恒羽的儿子武鸣说道:“飞叔那边,好像一直是没有领封啊。他没有接受封王的程序。”
武恒羽皱着眉头:“给他王他还不愿意了?”
武恒羽拆开信件,扫了一眼,先是微微一愣,然后皱着眉头道:“他算是有自知之明,哼,跑到南边溜了一圈,现在和我说要休养生息!懒驴上场屎尿多。”
一旁谋士说道:“相对于中原争霸,武源常对于南疆看的更重,自然是先南后北。”
武恒羽:“等我们打完了中原,他跑回来偷鸡?纵然赢了,天下人仍然低看他。”
…决断…
浱地,乐浪城中。随着宣冲彻底归来,首先要面对的就是臣僚们摩拳擦掌的劝进;至于王府,也是现成的;浱王的封号也来了。
这几年内,宣冲早就知道统正帝给自己封了王;当然宣冲面对手下人迫不及待的后续想法,可不敢加“浱王”这个封号。
宣冲:王是要有德的。“德行”就是确保一地民心死心塌地向着自己;自己现在的功劳只是“守藩篱”。所有向南开拓和兴办工厂的利益分配上,仅仅只是让跟着自己最紧密的群体获利,完全做不到人心向着自己。
继续用将军的称号,没人会说自己,但若是用“浱王”的称号,刚好给一些人反对自己起事的理由。
宣冲这时候,不想给麾下的反对派们任何理由。
此时坚守对大爻“忠诚”的宣冲:反我就是反大爻,是逆贼,是要全体送到南边戍边的。
注:宣冲通过安全局知道现在自己治下的反贼是相当多,赵诚那里有不少“乡音”是自己治下区域的士子,这些人怎么跑到赵诚那边去?要说和浱地的那些世家没关系,宣冲是不信的。
要说开疆拓土时,宣冲也更希望用大爻的征南将军名号;因为眼下大爻境内,大部分百姓连外推的边界线在哪里都不知道。
移民充边,得需要几代人才能稳固;十几代人治理后才算把疆土收入国中。
如果自己用浱王的名义,接下来大战打败了,这个未来在史书上不一定正宗的封号,给新开的土地盖的章,怎么都显得不正规!
宣冲回归武家后,开始“靖浮言正人心”。明确对各地发文件声称自己“德薄,不配称王,只能保一方社稷”。
宣冲在各方推举下,“勉强”愿意接受“浱公”这个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