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3章 少司徒,朕有惑

而解决办法,就只有一个,能用河漕就用河漕,能用海漕就用海漕,能降低十倍以上的损耗。

运粮和运货的逻辑是相同的,海漕的技术难点逐渐克服之后,海漕发达的沿海地区,就是天然的经济中心,就这一个区域发展不均衡,驰道只是缓解,不能根治,也没有根治的办法。

王家屏斟酌之后,继续说道:“如果西洋商盟稳定运行起来,再加上京广驰道顺利通车,那么就可以让陛下每年再多发六百万贯宝钞了。”

如果把陛下的疑惑,拆分之后,就能看清楚主要矛盾,而主要矛盾就是交通不便,驰道能缓解这个问题,继续拆分就会发现,除了驰道,还有西洋商盟是否能够稳定运行。

京广驰道最晚明年年中就能全线通车,而西洋商盟是否能够运行,就成了问题的关键。

“那西洋商盟能够和环太商盟一样顺利运行吗?”侯于赵颇为期待的问道,如果能够顺利运行,又能给大明加五十年国祚了。

这一点都不夸张,环太商盟的黄金白银等原材料,已经让大明大喘气了一口,这一口就是五十年的气数。

“规模可能小一点,但也不遑多让就是了。”王家屏对这一点还是很有信心的,虽然没有白银,但其他原料,也是大明需要的。

西洋商盟提供原料、大明利用原料生产足够充分的货物、环太商盟提供充足的黄金白银赤铜等贵金属,万历开海,大三角贸易彻底稳定。

大明这一口大喘气,两百年国祚就到手了。

“而且我跟你说,首里侯陈璘、娄虎骆尚志,在安南打这一仗,打的太好了,以至于这些西洋番使者,无不战战兢兢。”

“你都不知道,高宗伯天天跟我说抱怨,这些个番夷,对自己没有自知之明,总是在狮子大开口。”

“现在好了,一仗打完,立刻安静了,连礼数都周全了,也不再仗着自己蛮夷的身份漫天要价了,极大的推行了西洋商盟的建立。”

“宣威海外,很有必要。”王家屏说起了西洋商盟,也有些志得意满。

就西洋商盟这一件功劳,他王家屏死后,完全有资格下葬金山陵园了,日后,他就是万历维新功臣之一了,和张居正、戚继光、王崇古、谭纶等人,青史流芳,名垂千古了。

“那就好,那就好。”侯于赵一听,眼前一亮。

大明有个围绕着京杭大运河的对流,叫煤银对流,虽然很少有人提及了,但不代表煤银对流没有运转,煤银对流运转非常流畅。

京广驰道的贯通,等于大明有了另外一根大动脉,大明在北方要建立一百多座官厂,货钞对流就可以再次建立了。

一通则百通,陛下完全不需要用后患无穷的超发,以寅吃卯粮,先缺后空的方式,把遗祸留给子孙后代。

印钞是懒政,陛下选择了一条更难走的路,维新这条路本来就很难走了,陛下还不肯给自己减负,明明可以轻便一些的,当然,这是陛下的担当,陛下的信誉基石之一。

大明皇帝在九月初三,如同候鸟迁徙一样,再次上船,离开了晏清宫向着扬州府而去。

这年头,无论是坐船还是驰道回京,其实都非常的不舒服。

舟车劳顿,绝非虚言,朱翊钧这一年两次的奔波,为的是大明的国泰民安,无论是谁,在这件事上,都讲不出皇帝的不是来。

某种程度上,大明上下,其实已经达成了一个共识,那就是陛下的确是个明君,换一个上去,绝对不如陛下,哪怕是势要豪右,也不会好过。

因为陛下希望大明发展,而不是希望势要豪右去死,换个人上来,没有陛下这等才能,为了取利,难保不会杀鸡取卵。

陛下就从来不做杀鸡取卵的事儿,而是让势要豪右做下金蛋的鸡。

对于这个职责,遮奢户们还是相当满意的,下金蛋的鸡的利用价值极高,代表着陛下不会轻易杀鸡,相反还会好好养着。

人最怕的不是被利用,最怕的是连利用价值也没有。

朱翊钧回到了京师已经是九月十九日,他在朝阳门站下车后,环顾四周,有些迷茫的对着来接驾的冯保说道:“冯伴伴,朕这两次驻跸松江府,居然没有任何意外发生,哪像世宗皇帝,别说南巡了,在皇宫里住着还有危险。”

“京师也是一片风平浪静。”冯保的话,甚至有些惋惜。

冯保虽然退了,但他还是宫里的老祖宗,皇帝离京后,他和骆思恭一起保护太子的安全。

冯保已经想好了自己的落幕,有人要对付太子,杀一杀皇帝的威风,冯保作为老祖宗,在陛下离京后,他挺身而出,为保护太子而死!

多么极致的落幕!

日后他就是大明贤宦,不敢说和三宝太监齐名,但也能居于三宝太监之下。

冯保为了这个,太子的饮食起居,都是他亲自照料,尤其是他自己做偿菜的奢员,就为了以忠君的身后名,青史流芳。

可是,那些个胆小的、丑陋的、脏脏的魑魅魍魉,连这点胆子都没有!

(本章完)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