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8章 ,既要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又要继往

过年前,京师出现了一件让人震惊的案子。

迁入京师的富户刘氏在西城购买了一处宅院,在装潢期间,砸开了墙,发现了墙中暗室,暗室中藏有黄金五千两,白银二十万两。

惊恐之余,刘氏到顺天府衙门报官,顺天府衙门顺藤摸瓜,找到了这家宅的主人。

反腐司立刻顺着线索,展开了一次反腐行动,只不过这个案子是个陈年旧案,并非万历年间发生的事儿。

这处家宅,原本是陆凤仪的家宅,陆凤仪就是在徐阶的授意下,以十大罪状弹劾胡宗宪,致使胡宗宪庾死天牢的给事中。

陆凤仪在万历二年后,随着胡宗宪被平反,他实在是顶不住朝中的流言蜚语,就选择了致仕,大明皇帝见他愿意体面,就准了他的致仕奏疏。

万历七年,陆凤仪让家人处理了京师的财产,这处家宅卖给了一个迁入京师的富户,这位富户装潢没有砸墙,所以没有发现密室。

万历二十一年,这处家宅再次被挂牌出售,密室被人发现。

刘氏报官的动机非常简单,这么多的黄金和白银,只要拿出去,一定会引起稽税院的注意。

稽税院的稽税缇骑们养了不少的走狗,专门盯着这些富户,一旦有人突然费了和他产业不匹配的财物,就会触发稽税院稽税流程。

稽税院发展了这么多年,任何银子都要过税,已经成了一种势要豪右潜意识的行为。

因为稽税院真的拥有自己的独立武装,是交税和不交税斗争的产物,这个衙门的恶,数不胜数。

刘氏真的一厘银不敢乱,直接报官,把烫手的山芋扔了出去。

陆凤仪在去年冬天被捕,正月初一被移交给了北镇抚司衙门,北镇抚司过年连轴审问,才搞清楚了前因后果。

这些钱,也不是陆凤仪的钱,也不是他的座主徐阶的钱,而是大明朝廷的钱。

松江府赋税,先就地交入徐宅,而以空牒入都,取金于相府,然后缴库。

当年徐阶势大,松江府的税赋不给朝廷,而是给徐阶,徐阶当然不会把取金的地方,放在他的家宅办事,怎么说也要关着灯才对。

松江府税赋周转地方,放在了西城的一家宅院,也就是这陆凤仪的家宅。

密室的黄金五千两和白银二十万两,就是当年周转未曾缴库的剩余部分。

陆凤仪交代,他曾经取用了五万两白银,五千两黄金,在京师活动,和戴凤翔一样,贿赂了多名科道言官联名上书,弹劾海瑞,替徐阶把这官司给平了。

“陆凤仪为何不把银子取走呢?”朱翊钧有些奇怪的问道。

李佑恭看着案卷摇头说道:“银子是徐阶的,徐阶不死,陆凤仪不敢动;徐阶死了,陆凤仪就更不敢动了。”

徐阶不死,陆凤仪动了座师的银子,怕是见不到第二天的太阳。

徐阶被皇帝手刃,陛下没有遮掩这一事实,陆凤仪再取银子,一旦暴露,就是杀身之祸,所以这些银子,就只能堆在密室里了。

一般而言,有人发现了密室,不会报案,而是会自己留在手中,时间一长,这些银子有了新的归属,就跟他陆凤仪无关了,他陆凤仪也算是全身而退。

万万没料到,发现密室的人,居然选择了报案。

一饮一啄皆有天定,被朝廷放过的陆凤仪,已经准备颐养天年的他,最终还是栽倒了银子之上。

这个案子牵扯到了一个人,徐阶的另外一名门生,仍在朝中身居要职的户部左侍郎王一鹗,王一鹗是西书房行走,阁臣候选,是重臣、大臣。

根据陆凤仪的交代,这里面最起码有十万银是王一鹗的。

“老实交代自己的问题就是了,胡乱攀咬什么!”朱翊钧看着案卷的最后部分,一拍桌子,陆凤仪这么一攀咬,王一鹗无论如何都得去北镇抚司走一遭了。

这对王一鹗的名声,是一个巨大的打击,无论他做没做过,朝中大臣、科道言官必然默认他做过,王一鹗再想升转,难如登天。

朱翊钧又拍了下桌子说道:“这怎么能算是王一鹗的银子?徐阶开了支碟,让王一鹗去取银子,王一鹗不肯同流合污,没有去取,就是王一鹗的银子了吗?”

这十万两银子,经过王一鹗和陆凤仪的当面对质,说的一清二楚,徐阶给的,王一鹗从头到尾都没要。

事情已经过去了数年之久,王一鹗都把这事儿忘干净了。

这事最麻烦的地方,就在于徐阶为什么要给王一鹗这么一大笔银子,王一鹗一口咬定自己记不得了,不肯说,而陆凤仪是无辜佞臣,他是真的不知道,只知道要王一鹗取银,王一鹗没来。

“摆驾,朕亲自去问问!”朱翊钧决定亲自问问王一鹗,究竟何事,他死活不肯说。

(本章完)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