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1章 制造罪孽,而后归罪于受害者

胡峻德赶紧开始了这次的公议,他讲出了这次的议题,事关劳动报酬的三件事,因为第一次召开公议会,完全没有经验,所以找了个小的议题,找了具体的纺行业,防止事态失控。

第一次尝试,还是小心翼翼一些好。

“太守在上,我有话要说。”苏松纺商帮商总马应泰立刻站了起来,拱了拱手说道:“这看似是三件事,其实是一件事,别人不敢说,我来说!”

“朝廷不免过于偏袒这些泥腿子了。”

“薪裁所自建立以来,大家都竭诚欢迎,可是这偷奸耍滑、好吃懒做、无故旷工者,也能得到裁定报酬,这是不是未免有失偏颇?”

“太守也为我们这些商帮着想一二,这么偏听偏信下去,咱们松江府的工坊里,只会养一群懒汉,反正干不干活,只要呆够了时间,被开了也能走薪裁所,拿到钱,为什么要干活?”

魁首马应泰所言,也是事实,因为考成时间为半个月,薪裁所人手不多,所以只要有合同契书,能够证明曾经做工,薪裁所就会从快从速的裁定,一般都会倾向于生产者的穷民苦力,而非势要豪右。

其中不乏马应泰说的奸猾之辈。

“是呀,马商总所言极是,这根本就是在养懒人。”

“谁说不是呢,我们都是开门做生意的,他要是好好做事,我们还能把他赶走不成?再招新人,再培养学徒,不要时间?这都是钱,无缘无故,怎会开人?”

“这些个奸猾之辈,在厂里不好好做工也还罢了,四处惹是生非,偷鸡摸狗的事可没少干!”

……

马应泰的话引起了共鸣,左边的富商巨贾们,纷纷迎和着,陈述着自己的理由。

“简直是胡说八道!”一个匠人把头站了起来,面色通红,指着马应泰,哆哆嗦嗦显然是被气到了,有些说不出话来。

朱翊钧微眯着眼,通过屏风看着马应泰,这家伙绝对是有备而来,而是和这些一起收到知单的富商巨贾已经提前沟通过,今天要怎么说怎么做,同进退,共荣辱。

这是富商巨贾们的优势,他们提前知道了议题,因为朝廷因事而定在拱宸堂召开公议会,衙门里一定有风声,但凡是在衙门里有一点关系,就是不知道具体内容,也能猜出个七七八八。

信息差的优势,体现的如此明显,以至于匠人明明人多,却被压制了下去。

马应泰完全是在诡辩,他在以偏概全,用极少的个例,去扩大到穷民苦力这个集体,进而指责整个群体失德,穷民苦力这个集体有错,那富商巨贾们做什么都是对的。

这些富商巨贾们,他们不仅要朘剥工匠们创造的价值,还要剥夺他们的善,自己作为那个大善人,对劳动者们进行诋毁和指责。

这场公议会到这里,朱翊钧已经知道,要失败了。

不是胡峻德主持得有问题,而是会场节奏已经被彻底带偏了,从商议三事,变成了对朝廷偏袒的批评和指责,到这一步,胡峻德就是再厉害,也掰不回来了。

朱翊钧玩味的看着前堂的势要豪右慷慨激昂,似乎占了天大的理去。

已经快到中元节了,天气已经凉爽了起来,等到散场的时候,胡峻德还是出了一身的汗,因为后堂坐着皇帝。

这场失败,不仅仅是代表着这次公议的失败,还代表着他在陛下心中打上了一个无能的标签。

“臣愧对陛下圣眷。”胡峻德散了众人,来到了后堂就想请罪,因为最后达成的结果是:已见人情汹汹,诸绅议未决,多请退而具议单以上。

定议时需乡绅、商贾、势豪们签押的公议单,显然人情汹汹,说到后面,商贾们干脆把自己的想法写在了公议单上,不再多言。

朱翊钧依旧满脸笑容,非常温和的说道:“他们是有备而来,准备十分充分,说不定他们的笔正们,给他们出谋划策,连你要说什么,匠人要说什么都有猜测,语气、动作、腔调、表情都演练了无数遍。”

“这不是你的错。”

朱翊钧可不觉得这是胡峻德的问题,第一次要直接成功,那才是天佑大明。

他做皇帝都二十一年了,大明新政,从来没有一件事是顺风顺水,没有一点挫折就直接成功的,都是在实践中对政策不断修修补补。

侯于赵搞得公议会比较简单,说是公议,更像是山阴县搞约谈,知县说,乡贤缙绅们听。

松江府的富商巨贾们手中掌控的社会资源,远超山阴县的乡绅,他们自然有更多的手段,应对朝廷的询问。

这不代表着只有得到乡绅赞同,官员宣布的定议、朝廷的政令,才具有实际意义。

大明始终是官本位制度,公议会只是提供一个意见渠道,至于采纳不采纳,并没有更加强制性的规定,因为和匠人大会完全不同的是,公议会没有表决机制。

胡峻德在这些富商巨贾面前丢了这么大个面子,就是胡峻德宽宏大量,不做计较,该做的事儿,师爷都会帮他做得周全。

而且整个衙门,都会默许并且配合,因为这涉及到了松江府衙门的威严,也就是松江府衙所有官人的整体利益。

如果这些动作太大,让人看到,觉得胡太守太小气了,胡峻德下次不给他们开知单、揭帖,就够他们喝一壶了。

(本章完)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