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减法做的恰到好处。
张居正承认,自己的时代过去了,大明现在需要一个不是那么威权的首辅,万历维新的新政政令,都要结合教训和经验做出修改。
这对大明是个好事,代表着大明已经彻底摆脱了过去危亡的局面,度过了最危险的时间,不再向灭亡滑落,大明可以更加从容不迫的向前走。
对张居正也是好事,他不需要再做大明举重冠军,不用再背着江山社稷寻求生路,江山社稷四个字,真的太重太重了。
现在,有更多的人,扛起了这片江山社稷,扛起了万民期许。
“先生和戚帅中午就吃这个?”朱翊钧看着小膳房忙碌午膳,已经在备餐了,菜品倒是十分丰富,可是味道真的不太好,几乎没放油,也没有多少盐,味道有些太寡淡了。
戚继光面露苦涩,看了眼小膳房,面色极其复杂的说道:“这还是陛下来了,中午加了几个肉菜,大医官定死了,一天最多一钱三分(5g)的盐,最多一两( ,这还算上肉里油,只能这么点。”
“吃不饱。”
戚继光说吃不饱的时候,出现了一种罕见的情绪,那就是委屈。
当年立了功被戴罪立功的岑港之战,戚继光都没有露出过一丝一毫的委屈。
他因为三多一少的毒消渴症状,哪怕吃得最多的午饭,最多给他八两( ,他一个武将,吃这么点,简直是从早饿到晚。
但他这一年多没有消瘦,身体十分健康,丈二钢枪仍然舞的虎虎生风,精神、睡眠都比以前好很多,可见大医官们给他量身定做的食谱,是真的为他好。
可是,饿是真的饿,有的时候,戚继光刚钓上来鱼,他都恨不得生啃两口。
大医官庞宪十分感慨的说道:“那是戚帅和元辅毅力远超常人,我们这些大医官定了食谱,戚帅和元辅不肯遵守,我们也是毫无办法。”
戚继光和张居正只要还活着,心怀叵测的野心家就不敢擅动。
万历维新持续的时间越长,惯性就越大。
大明需要他们俩活着,哪怕是不理事,只要他们还在,定海神针就还在。
庞宪不是胡说,确实是超人的毅力。
自从邸报公布了毒消渴的病症之后,大医官对五百名符合这个症状的富商巨贾、势要豪右,进行了很长时间的跟踪诊治,能用大毅力守住口腹之欲的患者,只有区区不足十五个人。
大医官庞宪说完,又看了眼陛下,其实陛下的食谱和戚继光、张居正的差不多,只不过因为陛下要操阅军马,量稍微大了点,盐油多给了些,但每次也就是个七分饱,不到饭点就会饿。
大医官们都很佩服,这三巨头不是权势滔天,他们是权势本身。
人世间,根本没人能限制他们的行为,但三位还是用毅力,违背本能,守住了秉性和操守。
大明在这三位手里,是真的让人安心。
用过午膳之后,朱翊钧就要去操阅军马了,他就是跑过来偷懒,有个半日空闲。
“这是铭毅鞋行的鞋,确实做的不错。”朱翊钧离开前,赐了两份礼物,两双鞋。
朱翊钧在松江铭毅鞋行定做的鞋,确实不错,硫化后的橡胶底,中间插了一层硬木片,实现一种很矛盾的效果,又软又硬。
没有硫化处理的橡胶都叫生胶,硫化过的为熟胶。
生胶受热变软,遇冷变硬、发脆,不易成型,不耐用,容易磨损,用硫磺处理橡胶,这些缺点可以改变,硫磺用量多少、硫磺用料的温度、时间长短,都影响熟胶的最终性能。
显然,铭毅鞋行做的鞋底,有自己的诀窍,朱翊钧也没有一把抓住,顷刻炼化,而是把脚的各项数据给了鞋行,让鞋行给自己、戚继光、张居正量身定做鞋子。
朱翊钧不是以贡品的名义索要,他付了钱,鞋的价格很贵,一双就要三银之多。
铭毅鞋行受宠若惊,直接把自家配方全都呈送御前,谢皇爷爷赏饭吃了!
皇爷爷穿过都说好!
这可是金字招牌了,还愁鞋子卖不出去?圣上严选贡品,这金字招牌打起来,鞋子要卖断货了。
高启愚以一种雷厉风行却又面面俱到的方式,处理了数件贸易纠纷,赢得了诸多使者的赞誉。
其实把很多案子掰开了去看,完全没必要闹到生死相见的地步,但就是缺少一个人居中调节,或者说,缺少一个可以吵架的地方,矛盾不断激化,冲突不断的升级,最终兵戎相见。
高启愚因为处事公正,不偏不倚,求大同存小异,而又面面俱到照顾到了几乎所有涉事方,得到赞许,就理所当然了。
在这种情况下,海洋法庭快速得到了广泛认可,框架初步建立。
特殊的是,海洋法庭的衙门,不在琉球首里府,而是在上海县县衙旁边。
礼部认为,外交事务,是不可侵犯的皇权之一,放在琉球不合适,还是放在陛下眼皮子底下合适。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