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牙和西班牙一样,正在失去海洋。”朱翊钧在六月十七日,看完了泰西所有的国书后,召见了高启愚,询问高启愚外交事务。
“回陛下,第乌堡已经落到了尼德兰人手里。”高启愚站在堪舆图前,点在了第乌港的位置。
第乌总督府位于蒙兀儿国最西部的古吉拉特邦。
正德四年,葡萄牙人从古吉拉特人手中夺走了第乌,并且开始修建了第乌堡,第乌堡非常小,城墙围不过四里,朱翊钧一个晨练就能绕这地方十圈,甚至心率都不会超过一百六十。
但第乌堡非常的坚固,易守难攻,是典型的不规则棱堡,两个城门封闭后,只有一道水门可以进出,这座第乌堡,阿克巴亲征,都吃了个大亏。
在第乌堡营建后的六十年时间里,葡萄牙人的城堡从第乌堡到科钦,遍地都是,一共十六个城堡、港口构成了第乌总督府。
但今天,从各方面传来的消息证实,不可被攻破的第乌堡被攻陷了。
不是古吉拉特人夺回了城堡,而是尼德兰人攻破了第乌,取得了第乌港的控制权,这代表着尼德兰人已经拥有了从东来到大明的能力。
西班牙人在失去海洋,葡萄牙人也在失去过去开拓的殖民地。
而攻破第乌堡的人,名字叫科内利斯·德·浩特曼,浩特曼作为尼德兰的特别使者,同样来到了大明,和大明商讨在马六甲城交易香料之事。
这个浩特曼,也是荷兰东印度公司的创始人。
朱翊钧看着面前的堪舆图,思索着该如何应对这种新的改变,泰西殖民者正在用一种更加高效的方式进行海外殖民地的开拓,掠夺财富。
万历开海和永乐开海的方向不同,万历开海主要方向是太平洋,而永乐年间主要是经略南洋和西洋。
当下,大明没有实质上经营西洋(印度洋),坐视荷兰东印度公司在西洋开疆拓土,还是调转重心,加大对西洋的开拓?
“高宗伯以为该当如何?”朱翊钧的手在堪舆图上滑动着。
大明现在调转开海的重心,加大对西洋开拓力度,第一件要做的事儿,就是攻打安南,将安南再次郡县化,这样一来,西去的商船才可以畅通无阻。
不调转重心,按部就班的发展,等大明把整个南洋收拾好了,可能门前全都是恶客了。
“重中之重,还是南洋。”高启愚看着面前的堪舆图,面色凝重的说道:“金山国、金池总督府,其实对于大明而言,得之我幸,失之我命,可是南洋,是不容有失的。”
高启愚提醒陛下,万历开海,最重要的利益,就是南洋,在这个核心利益面前,其他的都可以让步。
而大明国策的制定,要围绕这一核心利益进行展开。
“高宗伯的意思,是朕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有些贪得无厌了是吗?”朱翊钧笑着问道。
高启愚思索了下,十分认真的说道:“这是应该的。”
一个不想开疆拓土的君王,还想做暴君?
每一个暴君,做的都是开拓的事儿,当皇帝,一定会毁誉参半,是绝不可能让所有人全都满意。
万历维新以来,大明国力日益强盛,陛下的眼里不只有南洋,还有东太平洋,还有西洋,这是很合理的。
要不然靡费巨万,养十万京营、十六万水师,用来做什么?
全都要,不是贪婪,而是陛下有这个实力全都要。
“既然如此,那就不准尼德兰使者浩特曼的请求了,不允许尼德兰商船在马六甲城购买香料。”朱翊钧做出了一个决策。
这个决策并不能完全阻止尼德兰人获得香料,大明对马六甲海峡的控制力量,还没有强到片甲不得下海的地步。
这个决策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尼德兰人获得香料的价格,减少远洋航海的利润,让荷兰东印度公司篡取利益的速度减慢,让大明获得更多的时间,来调整政策。
“臣遵旨。”高启愚俯首领命。
大明对香料的需求同样很大,比如五香粉,就需要大量的椒、肉桂、八角、丁香、小茴香,有的还会加入干姜、豆蔻、胡椒、陈皮等物。
大明有着非常成熟的香料加工业,并且竞争非常激烈,各家香料的配方、比例更不相同,风味也有不同。
南洋产出的大量香料,根本不够大明自己消化,甚至需要总督府创办种植园来种植。
陛下个人同情尼德兰人的遭遇,认可尼德兰人抵抗暴政的勇气,但不代表陛下会为了这些同情和认可,在国家利益上更多的让步。
陛下最大的资产,一共十五万顷田亩还在南洋。
“陛下,马丽昂创办的大光明教,有了新的进展。”高启愚面色古怪,汇报了一个让人意想不到的消息。
礼部以为,两年没有消息的马丽昂和她的大光明教,可能已经随着三亨利之战的结束,成为了历史微不足道的注脚。
但礼部显然是想错了,大光明教爆发出了前所未有的活力。
大光明教不再追求进入巴黎,而是在广大的、无人在意的乡野之间传教,并且取得了非常良好的进展。
关于王位归属的三亨利之战,主要集中在巴黎附近,广大的乡野无人在意,给了大光明教肆意生长的机会。
大光明教以一种十分暴烈的方式传教,礼部将其称之为,黄巢式传教法。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