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3章 朝中的风向,变得越来越穷兵黩武

强则强,弱者亡,大争之世,道德崇高,是给大明人讲的,不是给蛮夷讲的。

“少宗伯,注意你的言辞。”朱翊钧拿起了手中的铜锤,敲了下黄铜小钟,提醒高启愚说话,不要这么直接,尤其是对先生,保持足够的尊重。

这铜锤和铜钟就放在御案前,是嘉靖皇帝留下的宝物,如果吵得太凶,道爷就会敲下,当然有的时候,着急了,也会不停地敲。

朱翊钧以前很少敲这东西,今天敲了下,感觉声音颇为清脆。

“臣惶恐。”高启愚赶忙说道,他知道,自己说的过分了,但道理他讲明白了。

大明是个帝国,拥有庞大的军费开支,自从开辟至今,几乎每一年都处于战争状态、有着庞大而且强力、管的很宽的官僚体制、赋税低、财政收入少、有限的财税大部分都投入了战争、并且通过禁海实现贸易保护的帝国。

帝国就该干点帝国的事,整天精算失地,再精算下去,把顺天府也精算掉好了!

当大明财政不再是军事的约束之后,穷兵黩武,就成了必然。

“免礼。”朱翊钧只是提醒高启愚注意言辞,并不是反对高启愚的论点。

大明军每年要 ,京营和水师,总要做点什么,来证明自己存在的必要和价值。

高启愚看着张居正,不闪不避,面色严肃的说道:“元辅,大明想要的东西,不打是拿不到的,即便是大明坐拥商品优势,生产商品包罗万象,但这些年,我们从海贸上赚的都是血汗钱罢了。”

“也就从潞王就藩金山国,对三个总督府拳打脚踢,威逼利诱,才有了根本性的改变,我们的货物才能进一步的溢价。”

“这溢价里面,包括了战争成本,说白了,就是收保护…”

“叮叮叮!”

朱翊钧连敲了三下铜钟,打断了高启愚的话,却没有进一步训示的意思,这个高启愚,以前说话还文绉绉的,拐弯抹角,现在做了礼部尚书,越来越直言不讳了!

什么叫收保护费?分明是,共同承担维护贸易安全的必要支出!

换个说法,才容易让人接受,保护费,大明朝廷又不是黑恶势力,说话太难听。

“你说的很对。”张居正叹了口气说道:“其实你说的这些,以前万宗伯也跟我说过,而且不止一次,我知道,我认同,少宗伯,如果只是看国与国之间的矛盾,穷兵黩武,并非完全错误的路线。”

“可是战争,从来都不只是一个外部矛盾,穷兵黩武的危害,更多的是加剧国内矛盾。”

好战必亡,从来不是一句空话,这是历史反复证明过的。

自隆庆二年起,已经很少发生在大明本土的战争了,承平日久,二十多年过去了,人们已经开始忘记,也不知道战争的模样。

战争慢慢就变成了辉煌、荣誉甚至是浪漫的传说,变成了评书里的英雄事迹,变成了话本里,几近于无所不能的伟业,变成了天上的将星下凡,人们渴望成为那个将星下凡的大人物。

战争从来不是慷慨豪迈的冒险,也不是美妙且刺激的经历,至少,大明不应该在欢呼声中,踏上穷兵黩武这条末路。

战争对社会的伤害,是毁灭性的,这一点作为帝国掌舵人之一的张居正,是心知肚明的,他亲眼见到过北虏肆虐倭寇猖狂的万民是何等的痛苦,大明的报复也是极为血腥。

战争的结果是双输。

张居正从来不主张全面战争,而是局部快速战争,万历维新以来,所有的战争,都是局部快速战争,即便是打的最久的朝鲜平倭,也打了三年,就停了下来。

再这么下去,真的到了穷兵黩武那天,四处出击的大明,会在穷兵黩武中,毁灭自己。

“等到平播之战打完,再说安南之事。”戚继光深吸了口气说道:“西南已经是两线作战,在打东吁,还要打播州土司,再打安南?从戎事去看,这是军事冒险,我不同意现在对安南动武。”

戚继光作为大将军,一锤定音,否决了此刻动武的主张。

“朕以为,两位先生讲的对,安南之事,日后再议。”朱翊钧见文张武戚明确表态,做出了最终的裁定,此事暂且搁置。

“臣等遵旨。”张居正和戚继光领着群臣再拜,遵从了圣意。

张居正坐定后,表情带着有着化不开的忧虑,文张武戚在朝,还能压制这种穷兵黩武的倾向,等到文张武戚不在了,谁来压制这种倾向?

就连申时行看张居正的眼神也变得有些奇怪起来,可能连这个事事周全的弟子,都觉得保守的元辅,有点碍手碍脚了。

坐在龙椅上的陛下,能不能压制这种倾向呢?

张居正觉得可以,但也不是那么确定,陛下是个好战分子,而且从来不顾及自己的名声,甚至不顾及祖宗成法。

倭国和朝鲜,是十五不征之国,朝鲜是大明的属地,倭国有大明的驻军。

张居正叹了口气,只能继续廷议,死亡对每个人都很公平,死了就是死了,根本管不了身后事。

“今年,泰西的大帆船只有三艘抵达了新港,而且全部来自于葡萄牙,西班牙完全停止了大帆船贸易,甚至这三艘船过麦哲伦海峡,都交了一大笔的贿赂才顺利过关。”大司徒张学颜,拿出了一本奏疏,面色凝重。

去年,西班牙还派了使者,但携带的白银数量大幅降低,今年,西班牙直接把大帆船贸易给停了。

沈鲤出班说道:“陛下,臣详细询问了葡王使者,才问明白了缘由,西班牙国王费利佩为了征伐英格兰,把所有的船只抽调,向战场派出,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最终全部撤出了英格兰。”

沈鲤也是个保守派,他不觉得现在动手是个好时机,所以就把大帆船贸易为何停止,讲了出来。

西班牙穷兵黩武,深陷远征泥潭之中,难以自拔。

战争,人们只能决定它何时开始,没人知道它何时,会以什么样的形式结束。

可能朝堂的决策确实有些保守,甚至有些刻板、顽固,但不让大明轻易陷入战争的泥潭,或许也是一种道德崇高。

(本章完)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