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3章 只能如此,别无他法

“元辅说的也对,元辅辅国二十年,成君德,抑近幸,严考成,核名实,清邮传,核地亩,起衰振隳,不可谓非干济才,然而威柄过重,门下仗着元辅威柄,略有妄为,理当严惩,以儆效尤。”

“此事兹事体大,其中轻重之度,实难度量,臣,恳请陛下圣裁。”

“也是难为陆阁老了。”朱翊钧挥了挥手,示意陆光祖归班就是,皇帝也对,元辅也对,打了一个太极手,最后恭请圣裁,把皮球踢回了皇帝这里。

不是陆光祖不知道该怎么办,他实在是不敢开罪张居正,张门内讧,还是你们张门自己解决为妙。

陆光祖看似什么都没说,但其实也隐晦的表达了自己的立场,他不敢轻易涉及其中,哪怕王篆的案子,也是张门徐成楚在办,而不是他陆光祖。

这印证了张居正的说法,张党势大,群臣结舌,大明纠错机制,对张党失效。

理当严惩,就是陆光祖的态度。

朱翊钧已经当了二十年皇帝了,臣子们说话究竟何意,他能听得明白。

“那就依先生所言,再加褫夺功名吧。”朱翊钧加重了一些惩罚,再革除官身之外,再褫夺了功名,这已经是非常严厉的惩罚了。

“先生,无论如何,王篆整饬江防,大功于社稷,不必再说了。”朱翊钧看张居正还要再说,就多加了一句。

王篆的江防考,主要是确定了长江沿线防务,对付的是水寇,也是倭寇。

虽然自从大明水师成立之后,倭国再不敢犯大明海疆,但这王篆的江防考,激活了长江这条干流,今日开海成功,也有王篆一份功劳。

诚如陆光祖所言,再穷追猛打,多少有点寒了天下士人报效之心。

有些人走着走着的确是走散了,但他仍然不失为大明能臣。

“罪臣叩谢陛下隆恩!”王篆算是听明白了,张居正一出手,根本没有人敢为他求情,也就陛下坚持,他才算是有了个稍微体面的收场。

他和张居正师徒三十年,帮张居正做了多少事,今日却落得这般结局!

可王篆一想,最终叹了口气,这也不怪张居正不顾师徒之谊。

善恶随人作,祸福自己招,张居正或明或暗,提醒了他好几次了,但他仍然贪欲迷心,知错不改,可不就做了那个杀鸡儆猴的鸡吗?

活该。

朝登天子堂,暮为田舍郎,这已经是极好的下场了。

得亏现在国朝稳固,朝中并无党争之祸,若是换了万历初年那种局面,晋党早就拿着他当理由,死缠烂打了,党争结果,王篆不知,但他王篆恐怕不会有什么好下场。

“退下吧。”朱翊钧挥了挥手,示意王篆可以离朝了。

王篆再拜,才站了起来,躬身退到了文华殿门口,才转身踏出了文华殿,一踏出文华殿,缇骑就围了上来,将他的冠带、官袍全都摘下,张宏将儒袍递上,缇骑帮王篆把儒袍穿上。

皇帝没有羞辱大臣之意,让王篆换了儒袍,体面离开。

王篆穿好了儒袍,转过身来,再对着月台之上的皇帝行了大礼,俯首帖耳的说道:“草民拜别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王篆拜别皇帝后,才站了起来,走下了文华殿月台,走到了左顺门,在左顺门看了许久许久,他用了半辈子考中了进士,又用了半辈子跌跌撞撞做了明公,登了天子堂,这就是他最后一次看这文华殿,文渊阁了。

“咎由自取啊。”王篆最终叹了口气,在小黄门的带领下,离开了皇宫。

“先生,朕不革除其功名,本身是打算委派他到倭国,戴罪立功的。”朱翊钧在王篆走后,略有些可惜的说道。

王篆很能干,长江防务督办的很好,《江防考》六卷,不逊于梁梦龙的《海运严考》对大明的贡献。

朱翊钧打算等张居正这波内部清党,风头过了,再重新启用王篆,让王篆赴倭,戴罪立功,继续为大明发光发热。

大明酒囊饭袋多,贤臣少,能臣少,王篆属于循吏中的循吏了,有个人才,朱翊钧都会很珍惜,能用的人,实在是太少了。

“若是不严惩,如何刀刃向内?”张居正叹了口气,俯首归班,王篆事,只是拉开了张党内部清查的序幕。

皇帝打算重新启用,才是张居正最担心的!

王篆能不能干,张居正很清楚,他能成为张门第一鹰犬,可不是靠着裙带,而是能力,奸臣都是坏人,没有蠢货。

一旦皇帝起了爱才之心,重新启用王篆,那王篆重新回到朝堂,几乎是板上钉钉的,等同于这次大动干戈的清党,完全白清了。

廷议还在继续,廷臣们多少有点心不在焉,正月初八,张居正就给全体大明臣工狠狠地上了一波强度。

他张居正连自己门下第一鹰犬都敢杀,那其他人,张居正更加不留情,一时之间,廷臣们的心思,多少不在国事之上。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