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战鼓,但这万马奔腾的威势,却比战鼓更加震慑心魄,那轰隆的响声仿佛世界末日下的数十万个雷劫一起爆发!
如果从高空俯视,就会看见一根遮天蔽日般的巨锥楔向了宋军的中军……
赵建是赵俣的第十二子,此时,他就在宋军中军的最前线,担任一个盾牌兵,他的左腰上挂着一个短锤,身上背着十颗轰天雷。
身为大宋皇子,赵建就算选择从武,也没必要从小卒做起,他本可以有更高的起点,比如像他的兄弟们那样,去读武学,然后从低级军官做起。
可赵建出阁后,选择的是去读太学,准备在太学有所成就后,再去武学深造。
这也是赵俣不少儿子所走的路。
然而,赵建刚读到中舍生,这场战争就爆发了。
赵建没有选择等下次机会,而是毅然决然地选择了直接从军,哪怕他只能从小兵做起。
赵建之所以做出这样的选择,
一来,因为他的母亲周氏,只是后宫一个很普通的宫人,因为漂亮,才被蔡璇选上去参加“海天盛筵”,结果好运怀上了他,因此,他并没有太强的背景,要想发展的好一些,肯定得靠他自己努力;
二来,做出这样选择的,可不只他一个,他的好多个兄弟都做出了这样的选择,这其中就包括他的十四弟赵樘。
赵樘可是他们这些皇子中的风云人物,不满十三岁,就在科举中考中了探,如今更是已经升到了上舍生,文的这一块马上就走到头了,关键,他的母亲可是赵俣极为宠爱的妃子张纯,不仅受宠,还能参与进政事中去。
可就是这样的赵樘,竟然也选择了从小卒做起,此时,他就在赵建身边不远处,跟赵建差不多,只不过他是长枪兵,手上拿的是长枪,不是盾牌,如果金军冲到他们的阵中,他们绝对是第一批与之交战的,战死的可能性非常高。
赵建虽然不知道赵樘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选择,但他知道,自己跟着做相同的选择,肯定错不了。
见金军铺天盖地一般冲了过来,赵建双腿发软,手心里全是冷汗,他感觉自己好像快拿不住盾牌了。
赵建偷偷看了一眼赵樘,发现他也没比自己好多少,也是紧张不已,正在强撑。
赵建咽了一口口水润了润干涩的喉咙,他心想,‘这次我若是能活着回去,不仅能给我娘长脸,还一定会让父皇高看我一眼!’
这么一想,赵建用力握了握手中的大盾。
宋军中军的正中间,可不是实心的方阵,而是空心的方阵,赵俣君臣在这里布置了几百门李琳炮,同时布置了大量手持李琳铳或神臂弓的步军,以及大量的长枪兵,他们共同组成了这个空心阵,形成 。
而指挥这里的,正是一身宦官装扮的李琳。
赵俣的大多数儿子,像赵衍、赵修、赵达、赵棣、赵威、赵进、赵擎等,都在这里。他们或是炮兵,或是铳兵,或是长枪兵,或是基层军官,或是低级监军。
由此不难看出,这里绝对是最锻炼人的地方。
赵衍等人也都紧张不已,他们中甚至有人在想,‘我一个堂堂的皇子,为什么要跑过来经历这样的危险,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
甚至有赵俣的儿子,实在承受不了这样的压力,早在开战前,选择了放弃参加此战,去当一个普通的皇子。
对此,赵俣都是摸了摸这些儿子的头,没说任何重话,就让他们回去了,充分尊重他们自己的选择。
与其他人紧张不已不同,李琳只有兴奋。
虽说没能当上此战的总指挥,但能指挥最核心的空心阵,李琳也很满足了。
金军越来越近。
亲自操控一门李琳炮的李琳的二儿子赵疆,一脸急切地看向李琳,就仿佛在问:“娘,还不开炮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