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9章 谁弱帮谁,促成鹬蚌相争之势

曷鲁与大迪乌深知,女真部落虽地广人稀,物产却极为丰富,若能找到合适的市场,定能极大地促进部落的繁荣与发展,进而让他们在与辽国的战争中取得最终的胜利。

翌日,赵俣在崇政殿接见了金使。

曷鲁与大迪乌跪地奏道:“外臣拜见大宋皇帝陛下。臣等来时,我家皇帝让臣等传语大宋皇帝,因契丹昏主无道,故举兵伐辽,现已大获胜捷,求请大宋皇帝陛下册封我家皇帝。”

说完,将国书呈上。

赵俣接过内侍呈上来的国书,展开细看。国书措辞恳切,字里行间却藏着一股新兴势力的锐气——既陈述了伐辽的“大义”,历数耶律延禧的昏聩,又明言金军已连获大捷,最后落在“求大宋皇帝陛下隆恩,赐封尊号”的核心诉求上。

赵俣的指尖在宣纸上轻轻点了点,抬眼看向阶下的曷鲁与大迪乌。这两位金使虽身着粗布劲装,眉宇间却带着一股山野里闯出来的悍勇,此刻垂首侍立,看似恭顺,眼神里的期待却藏不住。

“你家皇帝连胜辽主,朕亦有耳闻。”赵俣的声音不高,却带着帝王特有的沉稳,“辽室失德,欺压女真太甚,你主举义兵伐之,顺天意,合人心。”

曷鲁闻言,忙叩首道:“陛下圣明!我家皇帝常言,大宋乃天朝上国,若得陛下册封,如苍鹰得翼,必能早日荡平契丹,还北疆安宁!”

大迪乌也跟着附和:“臣等在汴梁多日,见大宋物阜民丰,法度严明,方知何为‘正统’,大国行事,合乎天道,顺应民心。我家皇帝渴望能与大宋缔结秦晋之好,共谋发展,互市通商,共享太平盛世。再恳请陛下,念及我女真一族饱受契丹欺凌之苦,赐予册封,使我大金得以正名,为天下苍生谋福祉。”

赵俣微微颔首,目光深邃,似在权衡利弊,又似在展望未来:“两国交好,互市通商,自是利国利民之事。”

新建立的政权寻求大国册封,本质上是通过借助外部权威巩固自身合法性、获取实际利益的策略,金国建立初期寻求赵宋王朝或者辽国册封便是典型。

要知道,新政权刚建立时,统治基础往往不稳,需要通过“册封”这一形式,向国内民众、部族或其他势力证明自身地位的“正统性”。

而且,东亚世界长期存在以中原王朝为核心的“朝贡体系”,“册封”被视为政权获得“天认可”、“正统性”的象征。

对少数民族政权而言,得到传统大国(如宋、辽)的册封,能向部众传递“自身统治符合普遍秩序”的信号,减少内部质疑。

女真长期受辽统治,完颜阿骨打反辽建国后,通过赵宋王朝或者辽国的册封,可让女真各部及被征服的其他部族承认其领导地位,避免内部分裂。

而且,古代政权间的交往中,“册封”是确立彼此关系的重要方式。新政权通过大国册封,能被纳入现有国际体系,获得其他势力的承认。

若未获册封,新政权可能被视为“叛逆”、“蛮夷”,面临被其他政权联合打压的风险。反之,得到大国认可后,可减少外部军事干涉的可能,为自身发展争取空间。

现如今,金国虽然在军事上连战连胜,但仍需这样的认可,向周边部族展示“已获大国承认”,提升自身威慑力。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