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之所以还没有实施,主要是因为,赵俣的儿子实在太多,这要是都封王,都给修建专门的府邸,太不现实。
朝廷现在正在研究解决方案,只等方案研究好,就会让年纪够了的皇子出阁。
赵俣的庶长子赵衍,今年已经十一了,再过几个月就十二了,不能再拖了,再拖下去,没准会出事,所以,皇子出阁这件事不会拖得太久,最晚,年前就得办。
而麻晓娇的长子赵棣、叶诗韵的长子赵存、李琳的长子赵擎、张纯的长子赵樘也全都超过十岁了,肯定是第一批出阁的皇子。
试问,做母亲的,怎么可能不为自己儿子的前程担忧?
这也就不怪张纯会提议此事,以及李琳和麻晓娇如此重视此事了。
倒是叶诗韵想得比较开。她想着,反正自己的儿子是皇帝的儿子,未来还能差得了?再说,这不还有自己嘛,最多自己给自己的儿子想点赚钱的主意,当个富家翁总归没问题,所以根本就不担心。
关键,叶诗韵对自己儿子的未来也没什么期待,不像张纯、李琳、麻晓娇,希望自己的儿子从政、从军、有出息。
麻晓娇说:“官家皇子太多了,不可能全都封王,如果全都封王,不仅朝廷的财政压力太大,这王爵也就不值钱了。”
叶诗韵说:“全都给建府邸,也不可能,皇城中哪有这么多地方。”
张纯说:“王位、府邸都是小事,皇帝的儿子,再差,也少不了一世荣华富贵,我所说的谋划,是更重要的事。”
这回,就连袁倾城都坐不住了,她问:“什么更重要的事?”
没办法,袁倾城的儿子赵兴、赵盛就算这次不出阁,明年也肯定得出阁。
赵俣说的好听,会将自己的儿子全都安排妥当,但毕竟赵俣的儿子那么多,狼多肉少,也身为人母,袁倾城怎能不为自己的骨肉细细筹谋?
张纯看了袁倾城一眼,似乎在说:“我可还没消气呐!”
但张纯还是答道:“解除对皇子的限制。”
为了防止皇子干政,赵宋王朝的历任皇帝和大臣采取了一系列严格的限制措施:
皇子等宗室成员虽然年纪很小就可以封官、封爵,但大多是只有官位、爵位名号而无具体实权的武官。即便能出席朝会,也被规定不准对朝廷大事、国家大事发表意见,只能作为一种象征存在,没有参与讨论的权利。
宋神宗规定,宗室子弟授官者,不可以在河北、河东、陕西及四川任职,因为这些地方要么靠近边境,要么容易形成割据,防止他们与地方势力勾结。同时,宗室子弟不能担任能够带兵的武官,也基本不可能任相——两宋时期,仅有宋太宗八世孙赵汝愚担任过宰相,但不久也遭到贬谪。
宋英宗之前,宗室子弟不能参加科举考试,只能依靠朝廷授予的虚职生活。宋神宗时期虽允许他们参加科举,但依然有诸多限制,其目的还是为了防止他们通过科举掌握过多权力,威胁皇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