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章 烽火燃江南,士绅乞天兵

要知道,朱冲、朱勔父子,其实还只是士绅中的“暴发户”,就这,他们家族都有几十万亩土地。

就更别提那些传承了一二百年甚至是传承了上千年的大世家了,这些大世家所拥有的土地怕不是得有上百万亩?

你以为这些士绅没看出来赵俣坚决改革的态度吗?

怎么可能。

赵俣为了推行新政二策,都对宋江义军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这些士绅怎么可能不知道赵俣铁了心地要改革?

可问题是,北方长期面临辽、西夏等政权的军事威胁,战乱频繁,导致人口流失、土地荒芜。百姓为躲避战乱逃离家园,土地易被抛荒或低价抛售,难以形成长期稳定的土地兼并环境。

而南方远离边境,整体社会环境稳定,为土地开发和集中提供了条件。安定的环境也让南方士绅有更多机会通过购买、开垦、不择手段掠夺等方式积累土地。

还有,北方多平原,但长期农耕导致土地肥力下降,加上气候相对干旱,农业产出稳定性较差。部分土地因战乱或水利失修变为盐碱地、荒地,难以形成高价值的集中化田产。此外,北方畜牧业与农耕混合,土地利用更分散,不易被单一阶层大规模垄断。

而南方条件优越,适合水稻等高产作物种植,且通过围湖造田、梯田开发等方式不断拓展耕地,土地经济价值高。南方士绅更倾向于投资土地,形成“田连阡陌”的规模效应,而北方土地收益较低,对士绅的吸引力相对较弱。

再者,赵宋王朝的都城位于北方,朝廷对北方官僚的监管相对严格,加上北方士族在唐末五代战乱中受冲击较大,新兴士绅阶层尚未形成强大的土地垄断势力。此外,北方靠近京畿,朝廷对土地兼并的干预更为直接。

而南方自晚唐以来经济地位上升,科举制度下南方士人大量入仕,退休后返乡置地,形成士绅阶层。他们利用政治特权和经济实力大规模兼并土地,且南方远离朝廷,朝廷监管力度较弱,土地集中现象更易滋生。

最关键的是,战乱导致北方人口密度较低,荒地较多,百姓获取土地的难度较小,士绅难以通过垄断稀缺土地来扩大规模。

而南方人口持续增长,人多地少的矛盾突出,士绅通过购买、租佃等方式控制有限的土地资源,形成“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的局面。

这些就导致,北方的土地兼并远远没有南方严重,南方士绅不仅拥有大量的土地,动辄就几千亩、几万亩、几十万亩,土地也是他们最大的财产。

一旦让赵俣成功推行了新政二策,南方士绅不仅每年都要缴纳高额的赋税,他们手上所拥有的土地也必将大大贬值,进而使得他们的财产大幅度地缩水。

就像王熙凤说的那样,大有大的难处。

这些南方士绅之家奢侈惯了,他们的家奴都身穿华服、系金带、玉带,你让他们节衣缩食,过“苦日子”,怎么可能?

毕竟,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所以,南方士绅对于新政二策的抵制情绪之激烈,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