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章 宋辽燕京和约

萧奉先的话音未落,便被赵良嗣打断:“文化渊源虽同,然国界不可混淆。历史之河流,虽有分支交汇,终归于大海,却不可因此否认每条河流之独立流向。契丹虽慕汉风,却也自立一国,行其政令,有其疆界。汉家疆土,历经千年,不可因一时之变迁,而忘却其根本。”

吕颐浩接过话头,语气温和却坚定:“我大宋承继汉唐遗风,一直以恢复中原、一统天下为己任。燕云十六州,自古以来便是中原王朝之屏障,失去此地,中原门户大开,百姓饱受异族侵扰之苦。今我朝欲取回失地,非为一己之私,实为天下苍生计。望贵国能体恤民心,顺应历史潮流,归还燕云,则两国可长久和平共处,共享太平。”

萧常哥说:“燕云十六州之归属,历经数朝更迭,早已非单一民族所能独享。今宋辽两国百姓安居乐业,文化交融共生,岂不正是一番盛世景象?若因一时意气之争,重启战火,使得生灵涂炭,文化毁损,岂非违背历史发展潮流,也违背先贤们所追求和平共处之初衷?”

接下来,两国便为正统、燕云十六州归属问题争辩个不休。

吵了很久之后,谁也辩不赢对方。

这事其实也辩不出来个结果。要是靠打嘴仗,就能把燕云十六州要回来,赵宋王朝那么多口才了得的士大夫,不早就把燕云十六州给要回来了?

最后,韩忠彦说:“是非曲直,自有后人评说。今我等坐于此,非为翻旧账,而是为两国百姓谋福祉求和平。我大宋皇帝陛下心怀慈悲,不愿两国再交战,生灵涂炭,愿以诚意促和,共筑边陲安宁。若贵国归还燕云之地及平滦营三州并管关隘,我大宋愿在贸易、文化交流等方面给予诸多便利,共创双赢之局。”

萧常哥连考虑都没考虑,就摇头:“此数地亦关乎我大辽国本,失之,我大辽名存实亡,故贵朝之提议,实难从命。”

赵良嗣见状,不无威胁道:“若贵朝坚持己见,不肯退让,只怕战火再起,苦的终是黎民百姓。再者,贵朝亦需知晓,我大宋国力日盛,兵强马壮,若真要一战,贵朝危矣,何不借此议和之机,各退一步,共谋发展,方为上策。”

如今赵宋王朝已经快灭了西夏,又把他们辽国打得不敢还手,要是真用武力抢燕云十六州,辽国胜算渺茫。想到这里,萧奉先轻咳了一声,试图缓和气氛:“诸位言之有理,和平共处,实乃两国百姓之福。然此事重大,需容我等回去与我家皇帝商议后再做定夺。”

随后,耶律延禧君臣商量了很久,觉得一点都不满足赵宋王朝的割地要求,肯定过不了这关。

最终,耶律延禧君臣决定将山后九州,即新州、妫州、儒州、武州、云州、应州、寰州、朔州、蔚州割让给赵宋王朝,换取和平。

不过,这山后九州,辽国也不是白给赵宋王朝的。失去了山后九州这一大块产粮之地,耶律延禧君臣希望赵宋王朝每年能多卖点粮食给辽国,同时在茶、酒、丝绸、瓷器、金属制品等方面放开对辽国的贸易。

拿到了这样的条件,耶律淳、萧常哥、萧奉先申请去雄州见赵俣,想要当面向赵俣奏请。

得知辽国方面有意将山后九州割让给赵宋王朝,韩忠彦连忙派人回去将这个好消息禀报给赵俣,并请示是否让耶律淳等人去雄州面圣?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猜你喜欢